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安石的悖论

王安石的悖论

作者: 出版日期:2008.04.1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新快报

【出版日期】2008.04.1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王安石的悖论

Digest

观点集装

一针见血 计白当黑

谁又愿意当宋神宗?旧体制的强大惯性,会令一切革新方案变味,王安石锐意改革,最终竟搞到民不聊生,就是一个著名的悖论。

从商鞅到王安石,历代改革者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体制内的非秩序更迭,在前苏联阵营及中国不乏先例。天变、祖宗和人言,恰恰反映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困境。

———章立凡:《历史留给改革的时间不多了》(天益网)

今日中国,尽管政府部门偶尔也会处于社会批评的风口浪尖,但在更多情况下这些批评多是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式的劝诫。或者说,舆论监督更像是一种技艺高深的劝说术,在射击(批评)之前,媒体都会想方设法为自己找好“掩体”(作正确的政治表态),做“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友军状”。

当《经济半小时》因为档期在清明期间“消失”时,为什么许多人会不约而同想到该节目被整改?不难发现,长久以来权力对媒体的“规训与惩罚”已经对社会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有媒体放松“自律”做“出格”之举,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媒体的对错与否,而是倾向于从经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该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后果,对惩罚进行预演。

———熊培云:《〈经济半小时〉为何被误传整改》(《南方都市报》)

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报告工作使用“让我们”句式,作出不当表述而不自觉,表面上是语言不得体的礼貌问题,但深层次实质性问题在于,政府民主政治意识薄弱,对自身地位缺乏正确认识,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领导者的惯性思维。

反观有人大代表对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以“学习”对之的事实,说明全社会对政治民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亟需提高,而政府也以领导者自居,对增强社会民主意识水平,推进民主建设不利。

———方工:《改掉政府报告中“让我们”的句式》(《北京日报》)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