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廉直本色王安石

廉直本色王安石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8.3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石油管道报

【出版日期】2013.08.30

【版次】第02版(区域生活)

【入库时间】20131020

【全文】

廉直本色王安石

文/姚展雄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一生在文学上成就突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宋神宗钦定为“天下文章第一家”,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称赞他“小王天下第一,堪比李白韩愈”。

王安石一生位极人臣,但生活十分俭朴,两袖清风,淡泊如一,是历史上唯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

王安石任宰相时,他儿媳家的亲戚萧公子来到京城,王说请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心想王安石一定会备下丰盛的菜肴款待他。时过中午,萧公子饥肠辘辘,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席。餐桌上没有果品甜点,萧公子心里纳闷。酒过三巡,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又端来一盆菜汤。萧公子只吃了胡饼的陷,把四边的皮都留下了。谁知王安石径直拿过来自己吃了,萧公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王安石为相时,有人想讨好他,送一方端砚给他,并谄媚说:“这方砚台极其难得,一呵就能出水。”王安石笑道:“就是一天呵出一担水来,也只值三文钱,有什么宝贵?”拒不收礼。

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员俸禄最高的时代,士大夫养尊处优,奢靡浮华,三妻四妾,倚红偎翠,美其名曰“享国”。王安石虽位极人臣,却没有随波逐流,他坚守“一夫一妻”的婚恋观念,与自己的表妹吴氏相敬如宾,不离不弃。

有一次,吴氏专门买了一小妾献给丈夫。晚上小妾前来侍寝,王安石惊问:“怎么回事?”当他得知该夫人原来是一位将军的妻子,因将军从水路运粮草船翻,倾家荡产不足以还官债,遂将妻子卖身还债。王安石让她把丈夫叫来,命她随丈夫回家,又给了他们一笔安家费,叫两人好好过日子。

王安石性格执拗,自视甚高,一意孤行,被称为“拗相公”。《邵氏闻见录》里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包拯任群牧司使,当时司马光和王安石同为其手下的判官。一日,群牧司内牡丹盛开,包拯来了雅兴,置酒邀司马光、王安石赏花。包拯举酒相劝,司马光平素不善饮酒,但碍于长官的面子,就随量喝一点。唯独王安石撂下一句“我从不喝酒”,断然拒绝,横竖不给包公面子。司马光回家写日记,大发感慨:“介甫终席不饮,包公不能强也。某以此知其不屈。”

王安石改革变法没有错,只是刚愎自用,用人不善,最终导致失败。他因政见不同,树敌众多,但对司马光、苏东坡这样的政敌,却能够推心置腹。王安石死后,司马光亦说:“介甫无他,但执拗耳。赠恤之典宜厚。”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身陷囹圄,王安石在他性命攸关的时刻施以援手,上书神宗皇帝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元丰年间,苏东坡复起,上任路上到金陵看望王安石,二人踏遍钟山,游遍诸寺,谈诗说禅,心无芥蒂,体现出正人君子的大家风范。

在政治上,王安石以“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除积弊,推行新政,富国强兵,成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争议,褒贬不一。王安石因推行“熙宁变法”而遭人诟病,宋高宗赵构为开脱父兄的历史罪责,认为他是北宋亡国的元凶;明人杨慎把他视同与王莽、司马懿一流的祸国殃民的奸佞小人。然而,梁启超却为其树碑立传,赞其品格像千顷的湖泊一样广大,像万仞的高山一样高尚。

抛开这些不论,王安石的品行节操,不论是他的政敌还是朋友,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是真正的正人君子。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