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的王安国
【作者】 木棉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7.12
【版次】第09版(周末阅读)
【入库时间】20130810
【全文】
王安国是王安石之弟,12岁时就以文章闻名于当世。他也作词,比较著名的是为自我写照的《清平乐·春晚》: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有人在一户人家看到王安石亲笔书写的小词,题为《清平乐》“留春不住”云云,觉得很疑惑,认为王安石平生不作这样婉约的词语,却有这纸笔迹传世,不知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这是王安国的词。
王安国的文集今已散佚,但从现存的诗词来看,他的性情要较其兄恬淡,后人对他赞誉很高。
王安石与王安国虽为兄弟,但政治立场却不相同,王安国反对新法,屡次劝谏王安石停止变法,并当面质问变法派的曾布,指责他误了王安石。
王安石刚担任参知政事的要职时,偶尔阅读晏殊的小词,莞尔而笑,说:“做宰相的人,也适合写这样的小词吗?”王安国说:“他不过是偶然兴起,当做一种爱好消遣而已。”这不过是兄弟间日常的闲谈,并无深意,但大臣吕惠卿在旁边极力附和王安石的话,说道:“既然执政,首先就应该‘放郑声’(排斥郑声,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当时人认为是不正派的音乐),怎么还能自己带头写?”王安国很厌恶他,冷冷地说:“‘放郑声’还不如先‘远佞人’呢。”吕惠卿知道在讽刺自己,暗自恼火,从此结下了仇隙,日后掌权,就利用“郑侠案”来害他。
郑侠是当时反对新法的急先锋,一年正值大旱灾,饥民流离失所,郑侠绘制了一幅《流民图》进献给宋神宗,并说:“旱灾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老天一定下雨。”宋神宗将郑侠贬谪岭南,但由于两宫太后相信这一类说话,流泪请求,宋神宗只好将王安石罢相。王安石离开时推荐亲信吕惠卿代替自己推行变法,吕惠卿上台即报复王安国,诬陷他是郑侠的同党,将他夺去官职。
王安石接到诏书谕示弟弟犯罪罢官的消息,竟致潸然泪下,不知是真相信弟弟竟然同反对党一起以无稽的事件攻击自己呢,还是明知吕惠卿的奸谋,却因在野而无力阻止?后来吕惠卿变本加厉,想利用一件谋反的事牵连加害王安石,只是由于宋神宗又召回了王安石,阴谋才没能得逞。王安国罢职不久又被复官,但旨意才下王安国便已病卒,正是47岁的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