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的电视剧《我叫汪革革》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7.24
【版次】第A01版 : 封面
【入库时间】20140830
【全文】
A03
翁德林,黄石人,知名编剧、作家,曾在《诗刊》《歌曲》《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发表诗歌、歌词、纪实文学等不同类型的作品数百件,连续3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剧本《杜鹃山》《大爱无痕》《红军东征》等多部作品,拍摄成电视剧、电影。
昨日上午,由黄石市委宣传部、山东电视台、山东华莱坞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满堂彩影业联合投资的30集电视连续剧《我叫汪革革》,在黄石市磁湖山庄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导演习辛携主演王姬、成泰燊、孙海英、傅艺伟等人,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山东卫视、湖北电视台、光线传媒等近30家媒体见面,畅谈在黄石的拍摄感受。
习辛介绍,该剧讲述了国企职员、单亲妈妈汪革革从面临下岗到二度创业、重建家庭的故事,透过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折射出90年代国企改革背景下,底层百姓面对命运时为梦想所做的努力。他还表示,黄石提供的大工业基础和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非常契合剧情需要,为该剧营造了得天独厚的拍摄条件,50多天的拍摄中,黄石市从上到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出席发布会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连生指出,黄石既是一座工业重镇,也是一个文化含量很高的城市。优秀影视剧的创作生产更是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形象大使。《我叫汪革革》,与实现“中国梦”的主题一致,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都值得期待的优秀作品。
黄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光辉则表示,《我叫汪革革》对宣传、推介黄石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能让全国观众对黄石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黄石也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创作力度、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
发布会上,黄石市委、市政府授予了导演习辛、制片人赵小琴、主演王姬、孙海英、成泰燊、傅艺伟、高亮、李帅、付晓娜等人“黄石市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们对黄石文化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王姬笑着说:“黄石是个很美的地方,我们住宿酒店的一位女厨师,曾经就是一位下岗女工,我们不仅成为了好姐妹,我还从她的经历上获得了很多灵感。”
据了解,在开拍之前,剧组将剧中原定的城市“江都市”改为“黄石市”,老华新水泥厂、老黄石实验高中、黄石轮渡蔬菜综合市场、延安路等近30个具有浓郁黄石色彩的地点被列入该剧拍摄取景场地。该剧预计8月20号杀青,将在央视、两家卫视和黄石电视台先后上映。(记者陈慧实习生柯琪/文姜浩/图)
对话《我叫汪革革》编剧翁德林:
最幸福的事是把作品带回家
记者:您是怎么定义汪革革这个人物的?
翁德林:汪革革不是一个简单的下岗女工,她是一个有着正能量的、率真的人物。她有着简单的人生目标,而且可贵的是,在承受了命运的一波三折后,也没有影响她这简单的目标。
她很善良,结局比较美满,但是这并不是我最想表达的东西。我想表达的是:一个下岗女工,突然间成了副市长夫人,面对这样大的命运跨度,在不同阶段的她都有要面对的无奈。但正是在成为市长夫人之后,汪革革才真正体会到,只要把平凡的生活经营好、把握好、享受好,那就是最幸福的。所以这部戏,我觉得还是有一定文学性与思想性的。
记者:您觉得这部剧对人们当下的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
翁德林:这部剧讲的是90年代的故事,人生的道理是相通的,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这一点在这部戏里就展现了,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的命途多舛,各个行业、各个岗位、各个年龄段都有无奈,关键在于你是否能真正享受平凡生活。在生活中多多换位,更能体会个中一二。
记者:这部剧是您在北京创作的,这次带着该剧回故土黄石拍摄,您有怎样的感受?
翁德林:像我这样在外漂泊的人,最幸福的感觉就是回家;而像我这样在外漂泊十几年的创作者,最幸福的感觉就是能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父老乡亲共同分享。我在外面并没有大富大贵,所以也谈不上衣锦还乡,能带着一份揉入家乡元素的“作业”交给父老乡亲,这让我觉得很幸福。
记者:听说您曾经在报社工作,是什么促使您放弃它之后毅然选择“北漂”的呢?
翁德林:我从小便喜欢写文章,长大后越来越喜欢文学创作,希望能有个大一些的平台让自己创作。可即便当时是在报社做专刊,我仍然觉得那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平台。
当年中央10台开播前要招聘文字人员,我提着一个包就去了北京,虽然在电视行业,我仍然是一个边缘人,但文字创作上我连续3年获得了中国政府奖。《中国电视报》从2002年起连续8年每周给我安排一个整版,做《讲述》栏目,我的稿费相对也较高,大概是因为我的东西更对报社的要求,更受读者的欢迎吧。
去年我已经辞退了央视的工作,专心做一名职业编剧。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但剧本创作已经成为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2007年我的一部剧本启动开拍时,我就知道我这辈子注定就是干这个的。(记者陈慧/文姜浩/图)
每天拍摄超过13个小时演员向群演就地“取经”
华新水泥厂旧址和江南旧雨茶楼是《我叫汪革革》的两个拍摄点。昨日下午,来自各地的记者先后到这两处探班。在超过38℃的高温下,演员们脸上的妆、身上的衣服不一会儿就被汗水打湿了,但他们仍坚持拍摄。据了解,这样高强度的拍摄,从剧组5月30日开机以来就没停过,几乎每天拍摄时间都超过13个小时。
主演王姬的戏份最重,1200多场的戏里,王姬的就占了800多场。王姬笑着说:“我从来没拍过这么苦的戏,是我以前拍戏量的3到4倍,一天拍摄十七八个小时是常事,我现在最兴奋、最期待的事就是按时收工。”王姬透露,虽然拍摄很辛苦,但剧组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十分融洽,对待创作也十分严肃。“汪革革就是平淡之中见真情的人,在这个物欲横流,大家都赶时间挣钱的年代,我越来越觉得她是一个破茧成蝶、浴火重生的火凤凰一样的人。她没什么轰动的成就,甚至还有点二,但她身上的正能量,以及简单直率和真诚自然,能让我静下心来,认真享受一部心仪的作品。”王姬说。
另一名主演成泰燊则表示,剧组里请的很多群演就是黄石90年代的下岗工人,但后来她们都再就业了。“我们身边随便一问,都有这个城市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和思考,所以我们是在一个现身说法的环境里拍摄这部戏,随时可以向身边的群演取经,这种感觉非常好。”成泰燊笑着说。
记者陈慧实习生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