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25年来,每当陶淑凤遇到困难时,刘丽娜都会及时伸出援手,她

25年来,每当陶淑凤遇到困难时,刘丽娜都会及时伸出援手,她

作者:高立红 出版日期:2012.08.19 点击数:0

【作者】 高立红

【报纸名称】:城市快报

【出版日期】2012.08.19

【版次】第02版(城市新闻)

【入库时间】20121020

【全文】

本报讯(记者高立红文并摄)一个城里姑娘,一个深山农妇,25年前二人意外结缘。相识之初,后者是一个爬着行动、生存艰难的重度残疾人,在前者的一路扶持下,后者成了养鸡场场长,不但可以自食其力,并且开始回报社会。昨天,记者在蓟县下营镇段庄村见到了这对不同寻常的好姐妹。前者叫刘丽娜,是河东区启智学校校长;后者叫陶淑凤,在段庄村边的一片林子里养柴鸡,也就是本报曾报道过的《砸了50箱柴鸡蛋,赢得诚信》一文的女主角。

她的坚强感动了她

从没上过学却翻烂一本字典

1987年8月,河东区向阳中学初三学生刘丽娜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段庄村采集标本。当晚,她就住在陶淑凤家。那一年,刘丽娜15岁,陶淑凤21岁。后者在三岁时因患病未及时救治落下残疾,四肢变形,行动不便,只靠家长为她削的一根70厘米长的小拐杖,半爬着行走。尽管因为行动不便没上过学,但陶淑凤求知欲望很强,刘丽娜见到她时,一本字典已经被她翻烂了。刘丽娜被陶淑凤的刚强感动,二人开始了书信往来。

她的孩子叫她小姨

儿子上学治病都是小姨掏钱

此后,每年寒暑假,刘丽娜都会到陶淑凤家住上一段时间,教她认字,给她介绍外面的世界。

1988年12月,陶淑凤的儿子曹旭出生了。一放寒假,刘丽娜便提着大包礼物赶来,在她家住了一个星期。“一个城里的姑娘,整天帮我带孩子,把尿把屎,给孩子洗屁股、换衣服,一点都不嫌弃。”那一幕至今令陶淑凤感动,“她给我带来10袋海河奶粉、10袋白糖、10块肥皂、6块新布撕的尿布,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可是份厚礼。”

1995年,陶淑凤收养了一个女儿,取名曹米阳。一对儿女自幼得到刘丽娜的照顾,都管她叫“小姨”。

如今已成为解放军战士的曹旭一直记得小姨对他的帮助。小时候家里穷,曹旭一度连上学都困难,父母有意让他辍学帮家里挣钱。关键时刻,小姨说:“就是再难,也要让孩子上学。”此后,每次开学前,小姨都会准时把钱打过来,给曹旭交学费。小学六年级,曹旭被同学绊倒摔成骨折,又是小姨及时赶到,为他出钱治伤。如果不是救治及时,曹旭肯定会落下伤残,日后也不可能参军入伍。

她困难时她雪中送炭

一次次拿积蓄为“姐姐”解困

2005年,曹米阳意外食物中毒,陶淑凤卖掉经营多年的小卖部给女儿治病,刘丽娜也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但因为病情严重,医疗费缺仍然很大。那一次,陶淑凤第一次向社会求助,引起媒体关注。在本报报道下,爱心迅速聚拢,小米阳得救。但此后,陶淑凤一家生活再次陷入困顿。

在刘丽娜的介绍下,陶淑凤夫妇到刘丽娜的一位朋友开的养鸡场帮工。这两个贫困到终年吃不上一个鸡蛋的人,虽然在养鸡场工作,但每天只啃窝头咸菜,连个硌窝鸡蛋都不肯吃。他们的为人令场主很感动,半个月后,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把养鸡场无偿转让给陶淑凤。

“人家要把养鸡场送给我,这事中不中啊?”接到陶淑凤打来的电话,刘丽娜坚决支持:“当然中啊,他送你就接着,我朋友的为人,我知道,肯定不会上当。”电话那头,陶淑凤还在犹豫:“咱穷得嘛也没有,接了鸡场,也没法干啊。”刘丽娜说:“先接过来再说,怎么干我帮你想办法。”

因为没有资信能力贷款无门,陶淑凤的养鸡场难以为继,关键时刻,刘丽娜再次拿出自家几万元的积蓄。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陶淑凤的养鸡场终于走上了正轨。一年前,她在门前立上了一块“回报社会”的大牌子,开始参加爱心义卖。至今,她已经10次参加义卖,提供了数千斤爱心蛋。

她出名后她默默支持

悄悄来悄悄走甘当幕后英雄

陶淑凤出名了,不但京津两地的媒体,就连远在贵阳的电视台也赶来采访她。而一直帮助她的刘丽娜却仍然低调地守在她身后,给她支持,给她鼓励。

昨天,刘丽娜又来看陶淑凤了。她一大早从天津站乘火车到蓟县县城,再搭乘小巴到陶淑凤家。陶淑凤说:“每次,她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可她给我们一家人的帮助却能让我们受用很久。”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