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淑凤有付出就有春天(身边的感动)
【作者】 靳博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11.26
【版次】09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21220
【全文】
【阅读提示】
儿时患病致残,一直与轮椅为伴,仍然乐观生活;人到中年收养一个女弃婴,为给她治病甘愿倾家荡产;40岁办起了养鸡场,在尚有欠款时坚持义卖帮助孤残儿童。只要有一点能力,她就想付出。乡亲们都叫她陶姐。她,就是天津市蓟县下营镇段庄村的陶淑凤。
【镜头一】
采访中,陶姐自豪地带记者“巡视”自己拾掇得井井有条的养殖场,还时不时费力地用夹子夹起地上的垃圾。动作虽然吃力,但陶姐的笑声爽朗、温厚。
汽车从天津市区出发一路向北,来到山清水秀、长城盘桓的蓟县山区,下营镇段庄村的村路边立着一块“回报社会”的大牌子,陶淑凤(见图。本报记者靳博摄)开办的爱心养鸡场就坐落于此。
“有人在家吗?”
“来了,您稍等会儿!”
一分钟后,陶淑凤摇着手摇轮椅从低矮的房子里缓缓“走”出来。记者无论如何也难以把眼前瘦小的形象和刚才那个乐观的声音联系起来。陶姐自豪地带记者“巡视”自己拾掇得井井有条的养殖场,还时不时费力地用夹子夹起地上的垃圾。爽朗泼辣的陶姐看上去并不像是历经挫折、饱受磨难的人,只有残疾的身躯和那辆老旧的轮椅悄然诉说着她坎坷的人生。谈起小时候身体残疾带给她的影响,现在的陶姐没有抱怨,正如她那乐呵呵的笑声一般,显得爽朗而温厚。
陶淑凤3岁那年,因为高烧治疗延误而落下残疾,从此终身与轮椅为伴。她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曾经几欲轻生。后来,一位城里来的老师送给她一些书,让她学知识。天津向阳中学的一名女学生与她交上了朋友,并用自己不多的奖学金买礼物送给她。陶淑凤感觉到,自己的残疾并没有被人嫌弃,反而使她收获了很多关爱。回忆起过往的经历,陶姐感慨地说:“从那时开始我就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再困难,想办法也是能帮助别人的,而且帮助别人会让你收获想象不到的快乐。”
【镜头二】
小米阳病愈后的一天,她的亲生父母联系到了陶淑凤,但小米阳哭着抱住陶姐:“我哪儿都不去,您就是我妈妈!”
“妈,这会儿太阳不错,推您出去走走。”跟陶姐在屋里聊了快一个钟头,一位姑娘进了屋。“现在养鸡场就靠俺老伴儿和闺女了!”陶姐拉着姑娘的手。她就是陶姐收养的女儿小米阳。历经了种种坎坷,母女俩显得更加亲近。说起给小米阳治病的经历,陶姐感慨万千,在她孤单无助的时候,是众人无私的帮助给她们崭新的希望。
那是2005年9月的一天,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小米阳放学一回家就喊肚子疼,转天就开始双腿水肿、起血泡、大口吐血。陶姐赶忙和丈夫将孩子送到镇医院,但是半个月过去了,病情仍未好转。想到自己小时候因误诊造成的终身残疾,陶姐坐不住了。怀揣借来的1万元钱,她和丈夫带着小米阳来到了天津市儿童医院。经诊断,小米阳是重度过敏,需要住院治疗。陶姐忘了自己是残疾人,天天坐在轮椅上陪着女儿。“最怕拿不出来每天400元钱的治疗费”,为此她盘出了全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小卖部,但仍只是杯水车薪,想看好小米阳的病还远远不够。
已经为孩子倾其所有的陶淑凤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伤心的母亲此刻只剩下在病房外默默滴下的眼泪。恰巧这一幕被医生看见,陶姐的善良与爱感动了医务人员,他们在慷慨解囊的同时还联系了媒体,一时间好心人甚至把捐款直接送到了病房。接过这些捐款,陶淑凤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些好心人,那时就告诉自己,以后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后来,小米阳病愈之后,她的亲生父母联系到了陶淑凤,但小米阳哭着抱住陶姐,“我哪儿都不去,您就是我妈妈!”
【镜头三】
乡亲们都劝她去医院好好看看自己的病,再把家里的房子翻修一下,陶姐却另有打算。她笑呵呵地说:“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我要把义卖鸡蛋捐款的行动一直坚持下去。”
2006年春节前夕,陶淑凤带着大病初愈的女儿回到家中。家徒四壁、久无炊烟的土坯房也像一个穿着单衣的孩子,在寒风中孤单伫立着。“感觉年都过不下去了!”正在陶姐一筹莫展时,村支书带着全村人凑的3000元钱上门了。“乡亲们也都不富裕,这份情比金子还贵。”陶淑凤眼中含满泪水。没有了小卖部,家里的经济来源也断了。正在陶姐为以后的生计发愁的时候,一对从市里赶来的姐弟把在村里投资的养鸡场送给了她。大家雪中送炭,让陶姐的心中充满了温暖。
这年春节,陶姐全家搬进三间半破房,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一家人住的水泥房紧挨鸡舍,连窗户都没有,阴冷潮湿让身体残疾的陶淑凤时常全身酸疼。柴鸡每天夜里刚过两点就开始打鸣,午夜才睡下的一家此时就又要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工作,满脸沾的都是羽毛。”陶姐感慨万千,“第一年冬天鸡蛋就被冻裂不少,多亏一位好心人帮忙联系了市区的一家公司,将鸡蛋全都收购了。”
经过苦心经营,养鸡场在第二年春天走上了正轨,乡亲们都劝她去医院好好看看自己的病,再把家里的房子翻修一下,但陶姐却另有打算。“这么多年始终有好心人帮我,我也要去回报社会和这些好心人。” 陶姐笑呵呵地说,“我虽然残疾,还有5万元的欠款,但蜗牛也能走得远,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我心里高兴!”
2011年,陶姐加入志愿者组织。这年10月,为救助一名患黑色素痣的3岁幼儿,从没出过天津的陶姐带着140多箱鸡蛋进京参加义卖,几天后又参加了一场为天津市孤儿院筹款的义卖。从那时开始,陶姐和家人决定,每卖一斤柴鸡蛋就捐出2元钱。截至2011年总共捐出了8000多元。为了给患病的孩子补充营养,陶姐还经常去北京、天津给孩子们送些柴鸡蛋和营养品。“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我要把义卖鸡蛋捐款的行动一直坚持下去。”
今年8月,为了给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两岁男童筹集手术款,陶姐开始了在京津两地的第十次爱心义卖,却因为忙乱误将已挑出的硌窝蛋当成好鸡蛋装箱。得知消息时,陶姐正在去北京参加义卖的路上。但她仍不假思索地打道回府重新装箱,还向已经提走鸡蛋的爱心人士挨个道歉,承诺更换。陶姐认真地说:“咱不能让人家奉献了爱心,还没买到好东西,更不能因为这3000元钱就没了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