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成都坐鸡公车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2.06
【版次】第046版:里巷
【入库时间】20140120
【全文】
三清灵秀 (国画) 吴语
彭斯远
1940年11月,叶圣陶被邀出任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专门委员时,曾到成都附近的崇宁、彭县、灌县和郫县的几所中学进行调研。他把此次“近县视学”称为“别致的旅行”,这使他看到和学到了许多东西。对一个作家来说,无疑是丰富和体验生活的一次难得机会。
比如,成都平原特有的鸡公车,叶圣陶来川前从来没有坐过。这次亲临观察,才发现这种由一人两手推动的独轮车,因座位高耸状如雄鸡之头,车后那两根敞开的八字车辕,好似雄鸡张开的翅膀,所以当地市民呼之为鸡公车。叶圣陶在自己的日记里对此多有记载。
譬如,11月7日日记里说,“饮食毕,余遂坐鸡公车动身。三十里路,车价四元。车路殊不平,若坐人力车,颠簸当不可耐。……车约行二时半抵彭县城。”在人力车都颠簸不可耐的情况下,叶圣陶坐那老是“嘎叽”“嘎叽”一直叫个不停的鸡公车,居然顺利到达目的地。
常坐鸡公车,使他结识了一个推车的农村老汉。三年后,他以这老者的生活经历为题材创作了一篇题为《春联儿》的散文。该文一下笔就说,“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由此便结识了一个贫穷的推车人。原来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军队里打日本鬼子,不时写信回来,报告打胜仗后的欢乐。老汉得信后感到无比的自豪。不久前,二儿子胸口长了个包块,开刀后不幸死去。老汉伤心不已。他写信向大儿子转告了弟弟的死讯,同时鼓励儿子继续好好打仗,说:“国仗打不赢,谁也没有好日子过。”后来快过年了,老汉为洗刷家里晦气,要“我”这个文化人替他写一副春联儿,“我”立马给他写了一副: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邻居把这副既歌颂儿子前线杀敌又赞扬老人自食其力的春联讲给老汉听了,他翘着大指拇连连称赞叶圣陶说:“你老师真是摸到推车人的心窝子了!”
其实,叶圣陶不仅个人坐鸡公车,他的家人也常坐鸡公车,因而他们全家对贫穷的车夫都非常熟悉和理解。
叶圣陶在1941年5月1日还曾写过一首描绘车夫所过饥不果腹苦日子的旧体讽刺诗:《仿古乐府书满子所闻车夫语》。满子是叶圣陶的儿媳(叶至善的妻子),她因坐鸡公车而常听见车夫哀叹推车所得不能果腹的苦况。叶圣陶便用古乐府形式来描述儿媳的见闻。该诗开头一段就点出主题:
咿咿轧轧,行弗克疾,
车重轮涩,无如今日。
车犹是车,我犹是我,
两皆不异,所异我腹未果。
翻译出来,这段诗的意思就是,咿咿轧轧叫着的鸡公车呵,行走得不要太快了吧。今天的车轮为啥难于启动,因为车子显得特别的沉重;车子与车夫好像完全不相干似的,原来我的肚子空空……诗歌就这样一语中的地点出了车夫生活的悲凉。
这首诗借儿媳对车把式饥肠辘辘的抒写,把作者无限同情推车人的怜悯之情,也寄托在其中了。读罢这首诗对叶圣陶为何能写出纪实散文《春联儿》,就丝毫也不会感到奇怪了。
为嫦娥三号落月壮行
——欢笑令三首
朱兆瑞
欢笑,欢笑,飞向月宫报到。五湖四海扬波,百岳千山唱歌。歌唱,歌唱,祖国繁荣兴旺。
欢唱,欢唱,一路凯歌嘹亮。银河浩瀚无边,星海一轮月圆。圆月,圆月,牵我飞天情结。
圆梦,圆梦,兴我中华任重。从来创业维艰,见证青春少年。年少,年少,吹响总攻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