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聚:冻土克星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12.12
【版次】第A1版 (要闻)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王 跃严 明
陶成聚, 原铁道兵九师二十七团三营七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在部队参加战区龟(城)殷(山)铁路抢建任务。在冻土路基施工中,他经过反复摸索实验,发明了“一点突破、顺纹揭撬”的施工方法,工效提高四倍。这一方法在全线推广后,极大地提高了铁路抢建进度,为龟殷线提前建成通车作出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陶成聚记一等功,朝鲜人民军总部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当时,龟殷铁路全线路基施工,由于冻土层深厚,进展十分缓慢。这条铁路是志愿军总部,为防止美军从朝鲜西海岸我军侧翼登陆,而紧急修建的一条运送军用物资的铁路。陶成聚所在部队承担龟(城)价(川)段近15公里抢建任务,规定每位战士,每天必须挖出1立方米不冻土,填筑到路基上。任务量看似不大,但近2米的冻土层成为最大障碍。陶成聚和战友们用镐刨,尽管使尽全力也只留下一个白点儿。全连干一天,每人平均不到半方土。陶成聚边干边琢磨,最后发现冻土突破一点后,从这点向四周砸锤,让冻土层形成裂缝,然后再顺着裂缝撬揭,这样可以很快扩大取土面积。当天,他自己带头选一副大筐,在200米运距内,挑土201趟,计重1.6万公斤,折合土方10立方米,为要求工效的6倍多。在以后的25天里,他平均每天完成5.8方,最多一天11方。
陶成聚发明的这个方法迅速在全连传开,结果一下子全连工效猛增。随后,他还向班长建议在班里开展“三快一满”活动,即:揭冻层快、挖得快、运得快、装得满。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工效连续创全连最高纪录,他个人创造全团挑土最高纪录,被战友们称为冻土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