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三千” 陶成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7.28
【版次】第H3版 (白乳泉)
【入库时间】20110920
【全文】
浍河岸边的元宅集是我的老家,那里有一位家下弟弟,近些年在外打工,不想有了个响亮的外号:“月薪3000”。前些天回来带其母到县城看病,我请他们到家里吃个午饭,正好向他问个明白。
这个弟弟个头不高,初中毕业,文化不高,但基本功却很扎实:一年级念了3年,3年级念了2年。就这样,小学的数学考试也经常提笔就发呆。可他对拿钱买糖却有天生的灵性:手中有几角钱,每块糖几分钱,买多少糖,要找回多少钱,一清二楚,谁也别想骗他。他母亲经常感叹:如果每次数学考试的题都与糖豆有关,三儿肯定回回拿高分!
初中毕业走上社会,就是走进了大自然,和父母一样“修理地球”。由于为人纯朴,深受上天眷顾,他找到了心爱的妻子,有了一双儿女,生活虽不富足却很快乐。但儿女入学,尤其是儿子三年前上了中学以后,经济压力大增,在辗转反侧“烙了几夜烧饼”之后,弟弟一狠心抛下妻儿,也走上外出打工的征途。
素质是秃子头上的虱子——— 明摆着的,因此,弟弟所干的全是体力活。好在吃苦耐劳已成习惯,加上省吃俭用,每月也能给家里送上“及时雨”。但前两年春节回村团圆,同村外出人员在一起交流信息,他才发现自己的“工资”根本摆不上台面——— 可能是最少的一个。他一下子成为“龙门阵”上的病鸭子,低头歪脖一言不发了。
得知县城里的“公家人”月平均工资也不过2000元,弟弟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月薪最少3000元。再外出打工,他就向老板来个连环问:“一个月工资多少?”基本上答案都是:1500元左右。再问:“能加班不?”如果回答:从不加班!他头一扭,给老板一个远去的背影。如果说:有时加班。他就会欢天喜地握一下人家的手,连声表白:“我喜欢,我喜欢!”
到了工作地方,他就成了经常要求加班、想方设法加班的好员工,从不说累也从不偷懒,一直加班到每月能拿到3000元以上才松懈下来,深受“领导”好评。
寄钱回家时,他总不忘在汇款单的留言处写上“我很好,月薪3000以上”之类的话,一是报平安,另外也让大家知道他真的很能干。乡镇邮递员像是知道他的心事,总在他家门前吆喝一声:“来钱啦,月薪3000!”时间一长,“月薪3000”就成了他的绰号,叫开了。
午饭少不了要喝点酒,他上高一年级的儿子也一块来了。我提醒他,长时间加班要注意营养,别累坏了身体。他笑着说:我每天早、中饭都加个煮鸡蛋,既便宜,又顶饿,身体好着呢。
送别的时候,弟弟搂着儿子的肩膀说:我这“月薪3000”,是拼命加班才挣来的,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可要好好学习呀,将来月薪要轻松超过我才行呀!男孩懂事地点了点头,很认真的样子。
猛然间双眼一热,有些液体想要流出来。而眼前这个身材不高、绰号“月薪3000”的男人,身影一下子也伟岸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