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老头”做义工
【副篇名】陶成哲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6.28
【版次】第08版:百姓心声
【入库时间】20130810
【全文】
徐连仲是洮南市某机关单位的退休干部,虽已至耄耋之年,却仍然坚持为他人义务理发,为了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他奔走了20年。听到这些,我不禁想要走进老人的生活,探索老人身边的故事。
日前,我来到光华社区的一栋居民楼前,正好有几位老大爷在亭子里打扑克,我就上前打听:“大爷,知道徐连仲大爷家住哪儿吗?”一位戴眼镜的老大爷说:“他啊,好像是出去给人理发去了。”他指着徐老的家说道。
果然,到了徐大爷家,只有他的老伴在家。向大娘说明身份和来意后,大娘面带微笑,欣慰而又无奈地说:“这些年,你徐大爷没少做好事,可也没少让我操心!”大娘告诉我,从1963年开始,徐大爷就利用业余时间给同事和身边的群众免费理发,这一坚持就是50多年。退休后,他又为市区6个办事处的106名残疾人、重病患者和老人提供登门义务服务。
大娘还给我拿出了徐老专门制作的登记表,上面记载着服务对象的姓名、身体状况和每月上门为他们理发的日期,醒目的地方还有这样一句他为自己制定的服务承诺:“每月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老人义务理发一次。”
大娘指着登记表上的一个名字说:“这是通达办事处的老姜,有一年夏天,到给他理发那天下起了大雨。老徐看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就穿上雨衣要出去。我拉也拉不住,劝也劝不回,他骑着自行车就走了。理完了头发就在近半米深的水中骑车往回赶,结果跌倒在水沟中。当他浑身湿透,一瘸一拐地回到家的时候,我这眼泪是止不住地往下流啊。他本来身体就不好,改天去不一样吗?这倔老头却说‘如果今天不给他理发,我不是白承诺了吗?’哎,这不是不要命了吗?”
正在聊徐连仲捐献遗体的事儿的时候,老人带着灿烂的笑容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并介绍了当时的情况。1982年,徐连仲患了舌癌。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他的舌头被切除了一半。当时,他十分渴望有人能将舌头捐给他。由此他又想:“我何不做一个奉献者呢?如果自己生命被判死刑,就让更多需要的病人受益。”
手术前夜,老人提笔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书:“……明天,就要进行我的舌癌手术了。手术时万一发生不幸或手术后癌细胞扩散性命不保,请把我的遗体捐给北京积水潭医院或别的医学科研单位,由其任意切割解剖,或零取任何一个器官给别的患者,这等于延长了我的生命……”。手术一切顺利,但老人始终没忘遗体捐献的事,他先后往中央办公厅、河南医科大学多次写信,申请联络捐献遗体事宜,相继奔走了20年,终于实现了在省内外3处登记的愿望,并将自己捐献遗体的遗嘱进行了公证。
徐大爷又和我谈了很多,谈他帮着给理发的那些残疾人,谈洮南的历史……告别老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天边的晚霞在夕阳的映衬下,是那么绚丽,那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