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最大宝殿亮相溧阳瓦屋山 高32米,坐落山巅,已向游客开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3.25
【版次】第B01版:常州新闻·民生人文
【入库时间】20110620
【全文】
本报讯 筹建8年的溧阳市瓦屋山宝藏禅寺大雄宝殿日前竣工并向游客开放。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宝殿坐落在海拔355米的山巅之上,气宇轩昂,彩绘精细;花岗岩栏杆,用料考究,石刻浮雕栩栩如生。
据寺院首座法师恒宁介绍,新建的大雄宝殿总投资1500多万元,高度32米,宽度35米,堪称苏南最大的宝殿。大雄宝殿中央重塑的释迦牟尼佛像高度6.5米,相当于两层楼高,可谓在苏南独树一帜。两旁的18罗汉,采用敦煌石窟的泥塑古彩传统工艺,属全省佛寺首创。
宝藏禅寺大雄宝殿的重建,奠定了它在全省佛教界的地位,也为瓦屋山发展宗教旅游和溧阳创建第四个4A级旅游区充实了人文底蕴。
宝藏禅寺原名“华藏寺”、“报恩寺”。据史料记载,唐天宝5年,九华山地藏菩萨金乔觉为了让二弟子道明自立山门,弘扬佛法,把他送下九华山,并赠《送童子下山》诗一首(见《全唐诗》),道明行游江南后,最终选择瓦屋山结草为庐,修建寺院。历经40年,华藏寺修建而成。当时,它的佛殿、藏经楼及僧舍达到了99间,规模毫不逊色于同一山系的茅山道院。见僧侣云集,香客如流,年近古稀的道明萌生了请恩师圣婴禅寺“视察”业绩。不料到了九华山,才知道师傅已圆寂多年,于是,道明将华藏寺更名为报恩寺,将师傅农历七月三十仙化之日定为庙会,与九华山庙会进行同日呼应,以表纪念。
明嘉靖年间,九华山营建国寺时,将道明与其父闵让两像放置金地藏像左右。长期以来,瓦屋山与九华山佛事交流频繁,有鉴于其与九华山的历史渊源和至深佛缘,历来被誉为江南“小九华”。
李白、汤显祖、王维、孟郊等历代文人曾流连于此,留下颇丰诗篇。
不幸的是,瓦屋山历经战乱,屡建屡毁,最后经过文革洗劫,只剩残垣断壁。
所幸的是,在溧阳发展大旅游的今天,瓦屋山被溧阳市委、市政府列入“两湖两山”(天目湖、长荡湖、南山、瓦屋山)旅游开发规划,并锁定为创建第四个4A级景区目标。宝藏禅寺在该市统战、宗教与属地竹箦镇党委、政府等部门的重点扶持下,终于修复一新,重现名刹雄姿。
(本报记者 李金堂)
游溧阳登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唐】李白
朝游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讬主人,仰观眉睫间。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高坟五六墩,萃兀棲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子胥昔乞日,此子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游溧阳洞山
【明】汤显祖
瓦屋如云春作花,
华阳绛气属青蛇。
中开百尺仙人掌,
摇漾金光落紫霞。
送殷回葬
【唐】王维
送君返葬石楼山,
松柏苍苍宾驭还。
埋骨白云长已矣,
空馀流水向人间。
(注:唐天宝年间,殷遥官为忠王府曹参军,与王维深交,后死于官任,家贫,靠友人资助,才得以返葬瓦屋山石楼。)
溧阳秋霁
【唐】孟郊
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
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
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
饱泉亦恐醉,惕宦肃如斋。
上客处华池,下寮宅枯崖。
叩高占生物,龃龉回难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