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没意思 回家写故事 ——汤显祖在《牡丹亭》里的另类寄托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5.11
【版次】A14 (文化讲坛)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中国的戏剧,是指凡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故事,比如话剧、歌剧、芭蕾还有戏曲。
戏曲是专指有中国特点的载歌载舞的演出形式,包括京剧还有各种地方戏。中国的戏曲出现的比较晚,是到宋朝。但在这之前,作为起源,上古的时候就有了舞蹈。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戏曲形态叫南戏。南戏主要唱南曲。南曲,字少腔多。元杂剧是唱北曲的,南戏是唱南曲的。到了明清时候,杂剧的影响越来越小,主要还是南戏。从南戏流传到明清叫传奇,从字面上讲就是讲了一个很奇妙的很曲折的故事。明传奇里面最杰出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传奇里最出色的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这些戏,现在的昆曲一直在演出。汤显祖的戏剧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人届中年不得志
汤显祖生于1550年,卒于1616年。字义仍,或作义人,晚年号茧翁,别署清远道人。他写书的屋子叫“玉茗堂”。他出身书香门第。汤显祖13岁就是秀才了,20岁的时候中了举人,以后四次参加会试,连考了四次,都不第。直到33岁,第5次到北京参加考试,这次终于考中。
但汤显祖仍然不很得志,官做得也比较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在南京,后来到朱棣当皇帝时才把首都迁到北京,但是在南京仍然保留一套机构,没有什么实权。比如说有一个机构,负责辅导皇太子,在南京也设立这么一个位置,叫太常寺博士,后来就是詹事府主簿,这个官没有什么工作要做,管祭祀的,平时管一下器材什么的,汤显祖就任这么一个官。
到了1599年,他升了,升任到南京吏部祠祭司主事,仍然是管祭祀的,原来是七品官,现在升为六品。到了万历19年,汤显祖41岁了,朝廷里面出了一些腐败现象。万历皇帝很气愤,就下了命令,要大家提意见。汤显祖很认真地上了一个奏本,叫《论辅臣科臣疏》,辅臣就是皇帝身边的那些主要的大臣,说这些人怎么妨碍了皇帝。结果他不但没得什么好,还被降了职,调到广东当了一个典史。
他把遂昌建成了一个和谐社会
两年后,汤显祖被调到浙江遂昌去当知县。
遂昌是什么地方?遂昌在浙江丽水地区,那是一个山区,是一个小县,那个县城连城墙都没有,沿着河的两边有些房子,就算一个县城。他在那个地方当了几年的知县。在那里干了一些什么事情?那个山区有匪盗,有老虎。首先是肃清土匪,接着动员大家打老虎。他鼓励农民好好种地,还在那个地方办学校。总而言之,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把这个遂昌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社会。比如说,过年的时候,他让监狱里面的犯人回家,过完年之后又回来了,也没有逃走的,所以他在那个地方工作很有成绩。但是他还是觉得,这个官太小了,而且他对于当官不是特别感兴趣。
当时明朝的万历皇帝是一个非常腐败的皇帝。有一个名堂叫矿税,什么叫矿税?比如说你家地下有铜矿,房子要拆,但不补偿。那怎么办?你给他好处,他就说你家下面没有什么矿。汤显祖是一个地方官,要完成这些苛捐杂税是很难的,当时知县要三年一次到北京来述职,他到北京述职完了之后就直接回江西老家了,主要是躲那个矿税的麻烦。回家以后,朝廷里有人知道他写过《论辅臣科臣疏》,就找了一个由头,把他正式免职了,他正好在家里看书,写东西,特别是写他的剧本。
汤显祖走了之后,遂昌人民怀念汤显祖,给建造一个祠堂,叫遗爱祠。这个遗爱祠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明代清代知县有过多少,但是有这样的祠堂只有汤显祖一个人有,所以遂昌人民对汤显祖非常有感情。现在,遂昌县政府前有一个广场,这个广场上有些雕塑,都是汤显祖和他剧本中的故事。遂昌纪念汤显祖的纪念物,要比汤显祖的故乡还多,可见他在遂昌人民心中的地位。
《牡丹亭》里诉衷情
汤显祖25岁时出了第一本诗文集《红泉逸草》,以后出过诗文集《问棘堂邮草》。1606年出了《玉茗堂文集》,这些文集都是他写的诗文,不包括剧本,因为在古代,小说、戏曲是官员、文人看不上的,被认为是下九流的东西。汤显祖去世五年以后,有人给他出了汤显祖全集,这个全集里也不包括他的剧本。他的剧本主要有四部:《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还有《邯郸记》。因为这四个剧本里都有梦,所以又被称为临川四梦。
汤显祖是明代戏曲非常著名的两派之一的首领,这两派一派叫吴江派,一派叫临川派,沈璟是吴江人,比汤显祖小三岁,是明代伟大的作家,我们在昆曲舞台上看到的武松、潘金莲的那个戏,叫《义侠记》、《武松杀嫂》,这些戏剧就是沈璟写的。他强调格律,汤显祖认为格律是形式,内容比形式内容更重要。后来沈璟和汤显祖两派逐渐合流,用沈璟的格律配上汤显祖的文采。
《牡丹亭》的故事不是汤显祖凭空想象的。唐人有个话本叫《杜丽娘慕色还魂》,关于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已经有了。《牡丹亭》中写杜丽娘给自己画了一张像,上面写了一首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唐人话本里面就是这样写的。但是,这个故事很短,汤显祖的《牡丹亭》则写了五十五集,真正要把这55集完完全全演出来,大概十个晚上都不够。所以文学本是一回事,演出本又是一回事。
按照传奇的通例,作者要在剧本的开头说明写作的缘起,剧本里有哪些主要人物,什么样的故事。汤显祖写了两首词,一首是《蝶恋花》,一首是《汉宫春》。
《蝶恋花》 写道:
忙处抛人闲处住
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白日消磨肠断句
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
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汤显祖首先告诉大家,我为什么写这个剧本?“忙处抛人闲处住”是什么意思?忙处是做官的地方,我出来了,不在那里做官了,在家里面闲着。“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我干什么高兴?“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汤显祖写《牡丹亭》,如果用一个字,就是“情”字。“玉茗堂前朝复暮”,在玉茗堂朝朝暮暮就干这个事。“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这是江山助我,所以写得这么好,不要互相挤兑对方。“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这就是汤显祖的写作缘起,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在《蝶恋花》下面,写了一首《汉宫春》,把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都写在里面:“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 “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在 “写真留记”中,汤显祖画了一幅画,“葬梅花道院凄凉”,葬在梅花树下。“三年上有梦梅柳子” ,“于此赴高唐”……两个人复活成亲了。“赴临安取试,寇起淮阳,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怎么办?就请柳梦梅到扬州去看一看。“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刑正苦,这个时候报中状元郎”。
整个故事曲折离奇,非常感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