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阳江留诗两赋莲塘驿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4.06
【版次】04:文化·漠海潮
【入库时间】20140430
【全文】
恩春少佳树,
向北梅花夕。
入门问小吏,
知是莲塘驿。
莲叶落已久,
林塘映非昔。
参星到庭户,
素月沿檐隙。
促织犹在野,
无衣念行役。
炎州少冰雪,
流光去无迹。
惟念千里心,
闲房眷幽客。
——汤显祖·《阳江道中》
此诗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所作。
汤显祖(1550年 - 1616年)著有《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明朝万历十九年,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史,当年9月经恩平、阳江赴任。次年,他取路肇庆回江西,道经阳江,在阳江莲塘驿等地小住一段时间,还到阳江闸坡、双鱼、罗琴等当时较有名的地方游览过,留下了《阳江道中》、《阳江无底潭》、《阳江望夫石》、《阳江避热入海》、《恩州午火》、《莲塘驿》等六首诗(见《汤显祖诗文集》上卷)。其中的两首,都直接写到莲塘驿,可见莲塘驿给汤显祖留下印象之深刻。而《莲塘驿》一诗,则可断为作者从徐闻量移遂昌知县路过阳江时所写。诗中写道:
阳春驿晚看莲塘,
白马山来海焰长。
不似江南青菡萏,
只因炎热当秋霜。
最近看到《江门日报》刊登文章,把《阳江道中》改为《南恩道中》,进而说此两首诗是汤显经恩平时所作,说“莲塘驿”即今牛江镇莲塘村。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其一,历史上的恩州和南恩州,州治一直在阳江城,只是在唐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恩州因兵乱徙州治到恩平城,13年后时局稍为安定,又复迁州治回到了阳江城。恩平属阳江县的历史有502年。而恩平原称“思平县”,自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设广东肇庆府恩平县”后,“恩平县”便稳定下来,从未称过恩州。其二,汤显祖在途经恩平时也作了一首诗,诗名为《恩平中火》(《江门日报》又把其改名为《南恩中火》)。可见,汤显祖心中的恩州和恩平是两个地方,恩平绝不是恩州!
至于“莲塘驿”,据《恩平县志》记载,宋嘉祐年间(968-976)建成一条从南至北、起于阳江经恩平、新兴止于肇庆的驿道,全长约100公里。这条古驿道不通商,其作用仅限于通讯、通邮。驿道路经现在的阳东县合山镇莲塘村背,因此处有大片荷塘,盛产莲藕,故建起莲塘驿。莲塘驿是南恩州阳江、恩平辖内的一个驿站,是官府文书陆路南来北往肇庆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的必经之路,也是官员上任、卸任、探亲途中歇脚之处,又是历朝官员被贬岭南路经的地方。所以汤显祖所留宿的是阳江的莲塘驿,诗中所写的也是阳江的莲塘驿而非恩平牛江镇莲塘村。 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