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懂政治”的刘绍喜栽了?

“懂政治”的刘绍喜栽了?

作者: 出版日期:2014.08.1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燕赵晚报

【出版日期】2014.08.17

【版次】第A12版:传奇·聚焦

【入库时间】20140920

【全文】

宜华地产实际控制人刘绍喜。

(资料图)

“宜华系实际控制人刘绍喜被中纪委控制。”近日,国内各大财经媒体的醒目版面被这样一条新闻占据着。

在澄海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澄海三莫死,学敏、必孝、刘绍喜”,意思就是,在澄海这个小地方,有三个人本事通天。

诸多的“政治身份”让刘绍喜这次被调查风波覆上神秘的色彩,更多的声音则认为,其此次失联是与反腐有关,或已牵连进广州高官万庆良落马漩涡中。

在一张比例稍小的中国地图上,要找到广东汕头澄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最近却因是刘绍喜的故乡和发迹之地屡见于报端。在澄海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澄海三莫死,学敏、必孝、刘绍喜”,意思就是,在澄海这个小地方,有三个人本事通天。学敏、必孝,是指“鳗鱼大王”黄学敏和广东南洋工业城集团董事长王必孝,在澄海地区都曾是鼎盛辉煌、名闻一时的企业家。

现在,刘绍喜深陷风波前景未明,但是记者接触到的澄海人却似乎不怎么担心,因为“宜华这么大的企业,刘总政商关系又好,肯定没事的”。

“懂政治”,率先组建广东首个私企党委

在一片广阔无垠的田野,有个少年扛着锄头跟在父亲身后去干农活,当时他的理想是盖一栋镇上最漂亮的楼房,这样一家三代人就不用挤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子里了。

这个少年就是刘绍喜,关于他,有个励志而又传奇的发家史:利用借来的800元买了一些木料,干起了制作家具的活,这就是上市公司宜华木业的“雏形”。

按照刘绍喜自己的回顾,真正让他顿悟而走上木业这条路的是1991年与德国朋友的一次餐叙:以木制品为主的装修风格已成为一种国际装修趋向,这让刘绍喜看到了无限商机和财富空间,“今后的城市都要建高楼,有楼的地方就需要与之配套的木制品。”刘绍喜毫不犹豫地将前期积累的资金投入到木制品,组建了宜华木业。

后来的故事就是刘绍喜带领他白手创立的宜华木业一路从小作坊走向资本市场,从木业到地产、投资,演变成控股宜华木业、宜华地产两家上市公司的财富帝国,并成为汕头上市民企第一股。其实,这位农民出身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却有着很特别的“党建”情结,从没有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他早早就入了党,更是用自身的理念试图淡化宜华集团的私营性质。

记者从见诸报端的刘绍喜专访中发现,其1986年就入了党,1993年在汕头成立了第一个私营企业党支部,2000年8月率先组建了广东省首个私营企业党委。

当刘绍喜传出失联被调查风波,媒体深入澄海当地调查时获得的一个信息是:“刘绍喜与政商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一位澄海当地人表示:“刘绍喜是不是首富不确定,汕头的隐形富豪很多,但他一定是最懂政治的。”

当地人对刘绍喜“懂政治”的评价或可从其头衔窥见一斑。据宜华集团官网介绍,刘绍喜现任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是全国十二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第九、十一届党代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广东省九届政协委员。更让这位民营企业家名噪一时的“政治身份”是,2012年作为12位商界领袖之一,陪同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美国。

诸多的“政治身份”让刘绍喜这次被调查风波覆上神秘的色彩,更多的声音则认为,其此次失联是与反腐有关,或已牵连进广州高官万庆良落马漩涡中。

记者从一位与宜华系上市公司有过多次接触的人士处获悉,在刘绍喜失联报道一出时,宜华木业董秘办人士就透露,“是广州某领导出了一点事,我们董事长只是积极接受配合而已”;但目前,宜华集团员工则对外三缄其口,统一口径为“以我们发的公告为准”。

潮汕商界人士称刘绍喜为“资本教父”

如果说,从1987年创业的20来年,是刘绍喜漫漫艰险而又激情澎湃的实业之旅;那么近10年则是刘绍喜的资本游戏年代。

潮汕地区的商界人士称刘绍喜为“资本教父”,不仅因其是汕头第一个带领民企上市的企业家,更因其深谙资本游戏规则。一位潮汕上市企业高管分析称,潮汕地区想上市的公司一般都会先去请教已上市公司,再加上刘本人在潮汕名声很大,跟政界、金融界关系都比较密切,教父之名并不为过。

宜华集团官网显示,宜华拥有国际以及国内广泛的经济网络,又有雄厚的投资资金做后盾,投资项目源非常丰富。“产业+资本”成为宜华的战略取向,现战略投资30家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涉及金融证券、医药食品、化工机械、低碳能源、高新科技等多个行业。2013年,曾有消息传出“宜华集团申报民营银行”,更是暴露了刘绍喜的资本野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刘绍喜家族控制的PE机构多达6家,分别是汕头市华宇投资、汕头市华青投资、汕头市锦煌投资、汕头市龙湖区富祥投资、新疆宜东股权投资和新疆宜信股权投资等。

业内人士将其资本运作路径概括为,通过联手盟友运作

上市公司——股权实现增值——信托贷款与股权质押获取融资——PE投资不断循环往复来实现资本的规模扩大。

记者根据已公开的资料统计,刘绍喜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有宜华木业、宜华地产,参股的上市公司有太安堂、骅威股份、金明精机、东风股份,参股的拟上市公司有松发陶瓷、四通集团、光华科技、名雕装饰等。

深圳地区一位从事并购的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有好的项目资源,又能掌握到进入时机,PE投资的利润是很诱人的。早在2008年时,广州当地媒体对刘绍喜专访完的总结还是“专注实业,慎对资本”。如今刘绍喜深陷被调查漩涡,而其资本棋局也是如履薄冰。

刘绍喜当年也曾因卷入一起腐败案被带走

在汕头生活超过20年的一名当地人对记者称,宜华木业在2004年上市前的几年里,一直是澄海知名的“破产”企业,刘绍喜当年也曾因卷入一起腐败案件被带走调查,但后来安然无恙。记者翻阅当年的法律资料,证实了这一说法。

招股书显示,宜华木业的前身广东泛海木业有限公司,原系广东省国有企业羊城集团下属的窗口公司澳门羊城公司与刘绍喜个人所有的宜华集团,于1996年共同发起成立的合资企业。其中,宜华集团出资4500万港元占股45%,刘绍喜任合资公司总经理,澳门羊城总经理张穗生任合资公司副总经理。

1999年,宜华集团与澳门羊城签订《权益转让合同书》,宜华集团受让澳门羊城所持合资公司股份中的30%股份,澳门羊城实际投入超过注册资本部分视为宜华集团向澳门羊城的借款,作为受让30%股份及付还借款的对价,宜华集团应向澳门羊城分期支付总额共为9001.79万港元。

2001年,羊城集团贪腐窝案案发,该案因数额之大,被称为当时广州市反腐第一大案。据《羊城晚报》报道,该案涉案人数超过20人,涉及违法金额折合人民币达4300多万元。其中,受贿数额最大的是张穗生,主要的受贿事实便发生在澳门羊城向宜华集团转让泛海木业股权的过程中。

据2003年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的142号刑事判决书中认定,1998年~2000年,张穗生利用参与公司决策的职务之便,与澳门羊城董事长罗鸿、总经理温少山一起,未经董事会讨论就将公司所持有的泛海木业55%的股份低价转让给宜华集团。在此期间,张穗生共收受宜华集团负责人刘绍喜贿送的473.5万港元和人民币20万元。受贿事实判定的证据,一部分来源于刘绍喜本人的口供。

该案在同年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判处张穗生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但作为该案行贿方的刘绍喜虽被另案调查,但并未被追究刑事责任。泛海木业也在改组为宜华木业后,于2004年成功上市。

由于年代久远,部分相关当事人目前仍在服刑,记者并未联系到相关当事人和代理律师对当年的事件进行评价。

不过,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律师郝俊波对记者表示,“按照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行贿罪只有在当事人被强迫索贿或并非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减轻或免予处罚,但从表面上看,上述案件并没有达到减轻或免予处罚的条件。”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根据犯罪情节由轻到重,量刑可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

曾一次性为员工派发50多辆豪车

据记者了解,刘绍喜在汕头当地的名望,除了来源于日益膨胀的商业帝国外,也与其在政界的名望有关。

这一点从刘绍喜诸多的头衔身份上也可以看出。除担任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外,刘绍喜还是汕头市民营企业家里目前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

在当地人眼中,刘绍喜的行事风格也颇为高调。一位汕头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表示,“刘绍喜经常在自己的公司内大宴宾客,经常有厨师打车专程去为刘绍喜的宴会服务,场面很排场。”

最为当地人乐道的是,刘绍喜曾一次性为宜华木业的员工派发50多辆豪车,轰动了整个澄海。

据《华夏时报》、《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报道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