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绍斌 用细节诠释山水的气韵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12.04
【版次】第40版:人物周刊
【入库时间】20140120
【全文】
刘绍斌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河东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河东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津门书画院画师,长城书画院高级画师。作品《雨后》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作品《春雨》获中国职工艺术节美术铜奖,作品《月下听泉》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
面庞满含温暖笑意,性格随和不乏个性,说话略带天津口音,画家刘绍斌总是给人留下亲切的印象。他喜好读书,时常享受着文字的滋养;他喜好写生,每天体悟着大自然的神妙;他喜好临摹,不停地感受着先人精到的笔墨。王维曾作诗“远山势如奔”,他便把那远山画得如岚如烟、飘飘渺渺,如同佛国仙界一般,在变幻的笔墨中,体现出多年的艺术感悟和画内画外之功。
受教“津门二孙”确立山水画功底
刘绍斌自幼喜好绘画,小学期间的课本、教材满是他的“涂鸦”,尽管无数次遭到老师批评,但他却自那时就懂得享受绘画带来的“创作享受”。初中阶段,刘绍斌经人介绍认识了著名画家刘子久的外甥邓维翰先生,开始了最初的绘画启蒙,而当时他虽然仅是以模仿古画、名家为主,却为日后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
“确切来说,我21岁才正式进行绘画创作,那年受教于书画大师孙其峰,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一年以后,在孙先生的引荐下,结识了著名山水画家孙克纲,自此也将山水画作为未来的主要创作方向。”刘绍斌说,在当时,孙其峰、孙克纲被称为“津门二孙”,是天津画坛的领军人物,幼时临摹名家作品,便对孙克纲山水画的灵动笔墨极为向往,为了学艺,他几乎每周都会去两位老师的家中登门求教。
一连多年风雨无阻的执着坚持深深感动了两位老师,对于刘绍斌每每拿来的作品,两位老师都会仔细观察并加以点评,遇到佳作甚至还会辅以题跋或稍加修改。十几年间,刘绍斌的家中存下了诸多两位老师题跋、修稿的作品,这些都被他视作瑰宝,悉心珍藏。
“他学我的用笔用墨,很有悟性,并不刻意追求形似,画面注重空灵自然,气韵生动。”孙克纲对刘绍斌给出过极高的评价:犹重墨气的掌握,并把传统技法融入现代山水画创作之中,于大写意泼墨、积墨等方面有较深刻的领悟。
孙其峰曾对刘绍斌的山水画题词评价道:师物知变,学古善化。
多年来受教于孙克纲、孙其峰,后期又得到了赵松涛、白庚延、陈冬至、孙长康等名家的指导和帮助,刘绍斌打下了极好的绘画功底。
青山绿水寻创意细节入手现情感
为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刘绍斌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外出写生上,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青山绿水中度过的。
20余年来,刘绍斌去过很多地方写生,丰富创作。“从去年9月到现在,我去了湖南、云南、广东、安徽的十几个城市,游览了十几座名山大川。”刘绍斌说,由于经常写生,他渐渐摸索出一套方法。从最开始拍摄“大感觉”的全景照片,到如今更多关注山水的某个美好细节,他对于景色的把握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譬如不久前他去黄山写生,看到山脚下的一棵造型奇特的古树,不由得心生喜爱;爬山途中,在半山腰遇见一片造型奇特的山石,驻足观望了许久;登上山顶,再次被不远处“蹿”出云雾的一座山峰感染。就这样,回到家中创作作品时,一座山的不同面貌被他组合到了一幅画面中,具有了全新的生命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上个月刘绍斌和几位画家受邀去安徽泾县桃花潭写生,驾车顺着青弋江的河岸驶过,不远处的一个渡口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留住”美景,在两天的写生结束后,他又特意驱车回到了这里,拍下了一组影像资料。“除了赫赫有名的景点,旅途中的景色同样值得‘珍藏’。”刘绍斌认为,写生本身就是创意,一些不经意的经典细节最富有情感,这样的美景也最容易感染人。“创作如果疏忽了细节的美丽,足以让作品整体感觉打了折扣。”
追求“北势南气”创作春天刚到来
“每位画家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有画家都会遇到‘调整期’。”在刘绍斌看来,在“调整期”阶段,创作会遇到瓶颈,不知如何提高,难以推陈出新。
在美术界,人们常说“绘画的功夫在画外”,刘绍斌也一直谨记着这样的教诲。他订阅了多本学术期刊,获得了更多知识的滋养;他不断写生,以大自然为师,在美景面前感悟着艺术的真谛;他不断参观画展,不论是德高望重的名家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他坚信所有的作品都有自己值得借鉴的地方。“天津美术馆每次举办的书画展,我都会去参观,并对多幅作品拍照留存资料。”
刘绍斌表示,如今他更多地追求山水画的“北势南气”,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能反映出北方山水的巍峨气势,又能兼顾南方山水的娟秀灵动,通过不断地临摹、写生、读书、看展,力争将二者相容。在保持自己山水作品气韵灵动的基础上,他不断加深对于细节的表现,并增添题跋文字的深意。
他说,艺术之路没有尽头,不断地学习和充实必会赋予心境的无限宽广,对于57岁的他来说,艺术创作的最好时间才刚刚到来。
渤海早报记者江浩
看更多天津实力派画家详细信息请登录渤海网(www.bohai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