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华:建设社区青少年宫助孩子成长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2.05
【版次】07:淄博日报7版
【入库时间】20130320
【全文】
编者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山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月24日——29日在山东会堂召开,淄博四中校长刘绍华作为我市教育界唯一的政协委员出席会议。刘校长“建设社区青少年宫助孩子成长”的提案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为此,《联合日报》记者会议期间还对刘校长进行了专门采访。我们将他们采访刘校长的文章进行转发,以期社会各界对刘绍华这一提案的关注。
社区青少年宫是面向青少年进行活动培训的公益性场所。如何根据青少年的多元化成长需要,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化、社会化、个性化的成长辅导、学习支援、升学就业和义工参与等多元化培育服务?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政协委员、淄博市第四中学校长刘绍华。
刘绍华说,社区青少年宫能够进一步强化为青少年服务的功能,辅助青少年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他们健康成长。建议以每个社区青少年宫使用面积80平方米为例,其中30平方米作为“四点半课堂”,进行课业辅导;50平方米作为“综合活动中心”,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专业培训、兴趣学习、拓展训练、社区参与等活动,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困难和疑问。
同时,通过培训、讲座、活动等形式,分时段进行艺术培训、活动交流、社团活动、实践体验、心理咨询、亲子教育等,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愉快地玩乐,丰富假日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水平。“具体操作上,各社区可结合自身空间布局、硬件设施、人员特长及周边社会资源等因素,突出自身特色,有选择性地开展一项或几项活动。”
刘绍华建议,一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道德实践活动、感恩体验活动;二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通过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三是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青少年情操,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素养;四是开展体育和游艺娱乐活动,让青少年在自己的团体中愉快地玩乐;五是开展生活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自立、自强的优良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人际交往、合作服务的社会活动能力。
在资金来源上,争取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必要的建设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探索“企业投资、政府租赁”的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工作开展和运行。
在师资配备上,通过社区工作者计划招募一批,通过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协会招募“五老”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联系社区里学有专长的热心人士。同时注重整合家校资源、社区资源、公共资源和企业资源,发挥多元优势。
(联合日报记者吴钦景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