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刘绍铭 “读书人有责任阅读和传播”

刘绍铭 “读书人有责任阅读和传播”

作者: 出版日期:2010.04.13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新京报

【出版日期】2010.04.13

【版次】第C14版 (副刊·人物(一))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 人物名片

刘绍铭 广东惠阳人,1934年生于香港。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夏威夷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比较文学系。2004年退休前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翻译系讲座教授。主要译作有:马拉默德的小说《魔桶》、《伙计》,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并参与翻译夏志清文论《中国现代小说史》,英文编译《含英咀华:中国古典文学英译》(合编)。散文作品包括《吃马铃薯的日子》、《旧时香港》、《烟雨平生》、《文字的再生》、《风月无边》,新出随笔集《方留恋处》。

关注香港文字的人,不可能绕开的两个人物是:董桥和刘绍铭。这两人在文章内外似也相惜相知:刘绍铭的新随笔集《方留恋处》中,密集能见“小董”昵称,及对“小董”文思的处处呼应。而董桥两年前则曾专门撰“怎能不读刘绍铭”一文,开场就称自己读刘绍铭的文章,读的是“他带点温情的愤世和带点孤僻的学养”。

最近,国内有出版社要为刘绍铭的旧译文———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披新装。当刘绍铭忆及阅读和翻译这部小说的始末时,我们就相当于请他将早年的学与思,包括与师友之间的精神交汇,重新一一道来。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