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关心群众的有心人 刘绍堂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2.19
【版次】第03版 (理论)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在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讨论会上,一位老同志怀着敬仰之情讲了周恩来总理对待群众的两件小事。以此勉励共产党员树立服务人民的良好形象,做关心群众的有心人。
两个细节感人的小事,彰显了敬爱的周总理身居高位,始终做关心群众有心人的光辉形象。一个是周总理在检查家庭开支账目时,发现盐的价格比以前涨了一分钱,便连夜召集有关部门领导检查原因,发现商家在进货渠道中增加损耗私自涨了一分钱,便立即责令改正恢复到原价格。另一个是周总理在看望河北邢台地震灾区群众时,他在讲话前发现群众迎着寒风而立,便绕到人群的后面,让群众转过身来,自己迎风讲,让群众背风听。
这两件事告诫我们,何为有心人?就是处处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细微处体察人民群众的疾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做有心人,要有“三心”。
要拥有一颗公仆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摆正人民群众在自己心上的位置,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靠山,才能把心思放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一心一意办好顺民心、得民意的好事实事。缺少公仆心,忘记为啥做党员、当干部,心中的位置就会错位。一些人想问题办事时,想领导喜欢不喜欢多,想百姓高兴不高兴少,因而常搞一些违背群众利益,搞劳民伤财、不顾长远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莫忘当官为民的公仆意识,需警钟长鸣,心中牢记。
要常存一颗敬畏心。做党员、当干部如果不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就要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失去领导群众的资格。敬畏群众,才能服务好群众。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王伯祥在寿光县委书记的岗位上已离任18年,老百姓为啥没有忘记他?因为他敬畏百姓,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事,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解难,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像王伯祥那样对老百姓有真情实感,设身处地为百姓谋利益,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为民真心便广得民心,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支持。
要珍爱一颗奉献心。访民情、思民声、体民意、解民忧,努力做到“民有所盼,我有所办”,需要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发扬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精神,拥有不辞辛劳的革命干劲。做党员、当干部懂得珍爱,有不为名利、不怕艰难的奉献胸怀,就能释放出做关心群众有心人的巨大能量,成为为人民谋利益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