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作家刘绍棠的悲喜人生

作家刘绍棠的悲喜人生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6.03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通辽日报

【出版日期】2011.06.03

【版次】第7版(文荟)

【入库时间】20121020

【全文】

刘绍棠

■陈溥

刘绍棠是我国当代乡土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被誉为“大运河之子”。他1936年出生在通州,13岁就以“神童作家”的美名登上文坛。

大运河畔的童年诗画生活

刘绍棠出生在大运河畔儒林村一户普通的农家。10岁时他离开儒林村,到通州城内县立模范小学读高小。1948年夏天,他参加了北平市立第二中学在解放前的最后一次招生考试。第二中学是历史悠久的名校,刘绍棠以国语、算术、常识三门全满分,总分300分的成绩名列榜首。

1949年10月的《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刘绍棠反映本校学生生活的微型小说《邰宝林变了》。接着他一发而不可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发表了20多篇短篇小说。

1951年春,小有名气的刘绍棠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被借调到河北省文联,在《河北文艺》编辑部做编辑。河北作协在半年后又将他送到通州潞河中学读高中,他高一发表的小说《青枝绿叶》被叶圣陶先生编入了高二的语文课本。

考入北大一年后退学

1954年9月,18岁的刘绍棠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他是儒林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全村的父老乡亲为他骄傲。入学后不久,刘绍棠发现中文系的许多课程设置对他的小说写作帮助不大,大学的系统学习与他的文学创作不是一个路子。他更渴望投入火热的生活,去写他熟悉的乡亲们。经过冷静思考,他写了退学申请。于是在北大学习了一年后,他正式从北大退学。

退学后,刘绍棠专心写作,很快出版了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和《夏天》。1956年春,由康濯和秦兆阳介绍,20岁的刘绍棠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作协中最年轻的会员。

但是,1957年风云突变。3月份,刘绍棠出席了北京文联组织的“王蒙小说讨论会”。他全面肯定了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并与挚友从维熙合写文章赞扬这篇小说。不料,反右开始后,刘绍棠被划为“右派”,1958年被开除出党。

1961年11月,刘绍棠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因为他原本就是专业作家,无公职,不拿薪金,摘帽之后仍无公职、无薪金,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重新发表作品也很困难。刘绍棠决定再次回到大运河畔的故乡。

刘绍棠回到儒林村,在极为困难的政治环境下,先后完成了《地火》等三部长篇小说的初稿。

光明胡同中的刘绍棠故居

1955年8月刘绍棠与曾彩美结婚,1957年夏他在北京西城光明胡同买了房。

刘绍棠买的光明胡同45号,只是一个小小的三合院,没有北房,南房三间算是正房。中间明间是客厅,东间是卧室,西间是书房。书房很小,只有10多平米,刘绍棠称其“蝈笼斋”。院中还有东西厢房、厨房、堆房等,还有5棵枣树和5棵槐树。

刘绍棠买下房后并没有在这里“享乐”多久,半年后他就四处劳改,后又回乡10多年,在这里居住的是他的父母、妻儿。直到1979年他平反后才重回光明胡同,在这里他又一次焕发青春,进入新的创作高潮,几年时间完成了数十部长篇与中篇小说,成为新时期最高产的作家之一。

1997年3月,刘绍棠因肝硬化、肝腹水抢救无效病逝,年仅61岁。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