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林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的人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1.06
【版次】第JZK02版(生活状态)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在新泰东部山区与蒙阴交界处,有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像许多村庄一样,龙廷镇上豹峪村没有发达的工矿企业,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显赫的名声。但这是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村庄。从村民们的言谈话语、一举一动中,从村庄淡定、质朴、和谐的氛围中,处处感受到他们乐观、向上、幸福和自豪。
春天走进上豹峪村,但见花香四溢,蜂蝶起舞,碧水欢歌;夏秋时节,小桥流水,瓜果飘香,景色秀丽。一条条水泥路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一座座水库塘坝就是群众致富增收的“聚宝盆”;一片片果园变成鼓起农民钱袋子的“摇钱树”。一个经济发展、村风文明、环境优美、群众富裕的新农村走在了全市前列,这无不浸透着党支部书记刘绍林(下图右二)的心血和汗水。
12年前的今天,上豹峪村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大多数村民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2001年,刘绍林挑起上豹峪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上任伊始,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谋思路、定计划、画蓝图。坚持以兴修水利、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为目标,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戮力同心、众志成城,敢叫旧貌换新颜。
“经过8年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配套改造,俺村实现山多高、水多长、路多远,沟河节节拦,田边生物堰,路渠随水转,沟沟坎坎都有林果菜出产的特色生态农业大发展的格局。”上豹峪村党支部书记刘绍林满怀豪情地告诉记者。
在刘绍林的主持下,先后调整出土地2500亩用于发展高效农业,投资800多万元,修建水库、塘坝11个,扬水站7座,集雨窑60个,铺设虹吸自流管道、微灌、滴灌管道1.5万多米,完成小流域治理4000米。投资40余万元,先后修建村村通道路、生产路近20公里。投资3000万元引进中科院电工所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环保节能风光互补提水设备2台,为偏僻山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村里投资25万元,建起2000平方米的果品批发市场,成立蜜桃和黄花菜协会,为蜜桃、黄花菜、有机蔬菜注册龙廷“圣水泉”牌商标,使深藏山中无人问的山果、蔬菜走进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摆上了城市居民的餐桌。
12年后的今天,上豹峪村年轻人个个有活干,年长者经常参加健身运动和社区公益活动,困难群众享受低保政策,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全村已发展蜜桃、樱桃等林果2660亩,黄花菜500亩,有机蔬菜大棚100亩。村民走上以果品、黄花菜为主的致富道路,上豹峪村农民人均收入以每年1000元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3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
村民徐勤义接受记者采访时情不自禁地说:“我这辈子活了70多年,做梦都没有想到会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接到屋里头,做饭烧水用沼气,家用电器应有尽有,秋天就能住进社区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我们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城里人。”
群众手里有了钱,也渴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完善超市、医务室、公园等便民设施,正是圆了村民盼望多年的梦想。村里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占地100亩的新型农村社区和老年公寓建设,老年公寓户户通水、通电、通气、通有线、通宽带,统一配备床、被褥等生活用具,每户统一发放6000元安家费,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腾空土地计划建冬暖式有机蔬菜大棚328个,每棚再补助7000元,为大棚户每棚节约1.5万元,户均达到一个棚。
刘绍林积极争取上级扶持项目,引导扶持150多户农民建起沼气池,沼气烧水做饭,沼液、沼渣成为果树的有机肥料,实现废物循环利用。村两委统一规划,投资3.6万元,建成占地3500平方米、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花园娱乐场所,购置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让村民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逢年过节,村里根据情况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面粉和50――1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90%,新农合参合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投资安装平安灯20余盏,在主要街道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8个,成立以村干部为主要成员的义务治安巡逻队,24小时昼夜巡逻,为群众打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连续8年,上豹峪村未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无一例民事诉讼案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一个富裕、文明、和谐、平安的幸福新村正在崛起,一幅美丽的画卷正在尽情挥毫泼墨,徐徐展现在人们面前。
2003
2002
2001
2000
□特约记者褚成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