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刘绍英让诚信成为财富的“底色”

刘绍英让诚信成为财富的“底色”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2.1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四川农村日报

【出版日期】2012.02.10

【版次】第07版 ( 人物)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人物剪影

今年40岁的刘绍英是省人大代表,也是四川一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两种身份,决定了她的节奏是忙碌的——今年春节期间,三番五次地预约,刘绍英才好不容易忙里抽闲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刘绍英是生长在绵阳市三台县的农家幺妹,天性耿直,说话算话。说起自己从事的农业经济,她乐呵呵地说,“要是当年我就清楚搞农业经济会有这么多的困难,我肯定不得做这行了。”话虽如此,回头看看自己通过7年打拼,把一个由几万元起家的小公司发展到了如今近2000万元固定资产的企业,刘绍英还是倍感欣慰。更让她自豪的是,2011年底,她获得全国第三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

□特约记者 田明霞 文/图

欠农民款抵房来还

“进入农业领域真的是非常偶然。”刘绍英告诉记者,1994年从西南财大会计专业毕业后,她进入房产公司工作。刘绍英的丈夫谢伟有个同学是做超市生意的,时常对谢伟讲,超市生意的优点是现金交易,而且超市里对鲜活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挺大。这让在房产行业打拼多年,备受“三角债”困扰的刘绍英和丈夫眼睛一亮。

2004年春天,刘绍英和丈夫在绵阳创办了四川佳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用拼凑的几万元钱,租来几十亩地开始种菜。“其实我们当时都不懂农业,只是在网上看到过有关农业发展前景不错,就莽莽撞撞投入到这一行了。”

因为资金紧张,种子化肥只能赊欠,工人工资也只能承诺蔬菜出售时一次性付清。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却将全部希望毁于一旦。朋友劝她:“赊的农资和欠的工资先拖一拖吧。”刘绍英却说:“刚办创业就不诚信,以后谁会相信我!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兑现承诺!”

三天后,刘绍英拿房子抵押贷款,付清了工资和欠款。当时,有人说刘绍英傻得很,哪有卖了房去还债的人哟。但就是这种说话算话的执着劲,却让商家和农户们看到了刘绍英的诚信,他们主动要求与公司合作。

2010年,佳昊公司引导周边农户发展种植了200多亩韩国朝天椒,按双方签订的合同,用最低保护价回收产品。收获时行情上涨,刘绍英把上涨效益全部让利给签约农户,把收购价提高了一倍,使广大种植户收入大增。

就因为重视农民的想法和利益,7年来,公司累计发展农户基地1万多亩,计5000多农户。

诚信为本种“良心菜”

刘绍英是省人大代表。近几年来,她几乎每年交付的代表提案中,都要提到农副产品必须实行市场准入制。“因为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今年两会上,我继续关注这个问题。因为产品可溯源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大诚信。”

刘绍英骨子里就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开始经商,刘绍英就给自己定位:做个有良心的生意人。蔬菜水果都是事关百姓身心健康的食品,必须从源头保证质量,要种就得种“良心菜”。

在与沃尔玛、好又多等大超市及市场客户和单位、团体的蔬菜配送和销售中,刘绍英始终坚持:必须保证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准售出。为此,她建立了严格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多年来,企业从未出现违约事件,也未受到客户的任何投诉,不仅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高度信任,同时也有利地抢占了市场先机。

吸引人才谋发展

你听到过 “无论企业遇到任何困难,员工薪酬只升不降”的“神话”吗?还真有,刘绍英就是这么承诺的。

在“5·12”特大地震中,刘绍英的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但她仍拿出存款,给员工发放了工资和避灾时所需的生活费。她还将地里的蔬菜送给在南河体育中心避灾的群众。

如今公司有200多名员工,他们可都是刘绍英的 “宝贝”。她为他们量身定制发展路线,提供发展机会。在游仙区魏城,一个投资2000多万元的一千多亩的葡萄园,就是刘绍英放手让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小李在管理。“有不少管理和技术精英加入我们公司。”刘绍英高兴地说。

刘绍英的诚信作风,也促使企业员工把诚信待人、诚信工作、诚信经营作为自觉行为。公司业务迅速发展,成为了绵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企业。

■创业心经

★“搞农村经济,只有跟农民朋友合作。跟农民朋友打交道,一定要让他们看得到实在的利益,感觉到有奔头,才会结成友好的利益伙伴。”

★“做生意时,适当的让利,在短期或许让人觉得在吃亏。但从长远看,做个有良心的人,才可能赢得朋友,路也才可能越走越宽,利润才可能更多。”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