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北平初看“解放戏”刘绍本

北平初看“解放戏”刘绍本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6.0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石家庄日报

【出版日期】2012.06.02

【版次】第04版(周末广场)

【入库时间】20120820

【全文】

榴花似火的五月,为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中央有关文艺团体复排了歌剧《白毛女》,在国家大剧院隆重演出。一下子让我想起,自己孩童时代在古都北京第一次看“解放戏”——《白毛女》时的情景。

那是1949年春日里,北平和平解放不久,我还是东城区吉祥胡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欢迎解放军入城的日子里,大人们欢乐喜庆,孩子们更是雀跃无比,哪儿有热闹事儿就往哪儿钻,嘴里不停地唱着刚学会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咳咳,呀呼嗨嗨依呼呀呼嗨……”我们小学夹在什锦花园胡同和魏家胡同中间,出了这两个胡同东口,隔着一条东四北大街,迎面便是东四六条胡同,路北有片空场,风传着这天晚上要“唱大戏”。没等到天黑,我们便赶去“占座儿”,看华北大学文工团演出《白毛女》。

只见幕拉开不久,唱着“十里风雪一片白”的杨白劳登场,接着是企盼爹爹早些回家的喜儿,父女惊喜相见的场面着实让台下又拍巴掌又叫好。可是,守在我们身边的那个解放军战士怕扰乱了秩序,又大声地劝阻孩子们不要直着脖子喊叫,让人听不到下边剧情的台词了。于是,接着到了狗腿子穆仁智登场,黄世仁恶唱女人如同墙上的泥巴,还有黄母口中念经,一手用簪子狠扎抢来的喜儿……这时孩子们再也喊叫不上来了,只有瞪着的一双双小眼,胸口怦怦地直跳。再往后来,喜儿深山古寺拿取供果,遇见仇人分外气愤,台下人的这口气依然没能舒缓过来。直到大春和八路军解放了家乡,把喜儿从山洞里引领出来,重见天日,在“太阳出来了”的欢歌笑语中,人们和台上的剧情一样,真正有了得到解放的感觉。

自那天晚上以后,我记得光是大型歌剧就没少看,小朋友们消息也灵通,只要附近广场上搭台有演出,就没有落下过。像《血泪仇》、《赤叶河》和《王秀鸾》等,我们都是不请自到的热心小观众。当然,群众性的扭秧歌、打腰鼓、还有舞霸王鞭,打拍子歌唱,更少不了孩子们,一时间都“玩疯了”,大家无不沉浸在解放后的欢乐海洋里。

后来,读了大学中文系,在学到解放区文学专门章节时,方知像《白毛女》这样的红色经典,其主要题旨应概括成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石家庄任教,就听省文联李满天和张庆田等介绍过,流传在冀西山区的白毛女传说是怎样经过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努力,登上历史壮阔舞台的。至今,当年拍摄《白毛女》电影喜儿栖藏的山洞,已成为旅游景区的重要景点。带领年轻学生游览归来,总觉得还是自己孩提时代第一次看《白毛女》时,尽管懵懂,而留下的印记却那么难忘。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