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三月三”:多民族传统节日刘绍本

“三月三”:多民族传统节日刘绍本

作者: 出版日期:2012.03.2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石家庄日报

【出版日期】2012.03.24

【版次】第04版(周末广场)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今天恰逢农历壬辰年的“三月三”。我们的先人前辈曾经怎样过“三月三”的呢?请看:“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丽人行》中,对一千多年前都城王孙仕女们,欢度这个暮春佳节时的场景描绘,该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诗句中还有特写镜头:“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在春和景明的时光里,人们在郊野水畔,欢娱嬉戏着。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就像五月初五和七月初七一样,是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这天是黄帝的诞辰,所以早年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另说,也是为纪念同一时期的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辰。在流传甚广的传说故事中,还称道这天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所以人间的节庆活动,也为纪念这位“福寿之神”的。

其实,“三月三”的传统节庆活动确实起源很早。古时曾称它为“上巳节”,是由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所以又称“三巳”、“元巳”和“重三”。远溯周时,周公乘此吉日,设曲水之宴,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此说见《续齐谐记》和汉《三才图会·时候类·上巳》:“于时设河上曲水宴……从此始也。”另一说为起于周时水滨祓禊之俗,可见《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春秋郑国,每逢上巳,人们在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执兰草,祓除不详。此举可见《诗经·郑风》篇。到了汉代,上巳才确定为节。《后汉书·礼仪志上》有所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从而展示了古代到水边除灾求福的祭祀活动场面。魏晋以后,上巳节期明确为三月初三。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这天,王羲之还有谢安、孙绰等人,共42位,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作修禊之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此雅事对后人影响极大。唐时,赐宴曲江,倾城禊饮踏青的盛况,除杜甫等人的诗作多有表现之外,许多典籍史书也颇多记述。比如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巨型类书《艺文类聚》,其多卷中便有辑录;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三月》更有具体记载。欢度“三月三”的盛景,经宋元到明清以后,祓禊之意已日益减淡,逐渐演变为春游节,因此落下了那句流传久远的民谚:“寻春直须三月三”。诚如《周礼》所示:“仲春之月,令会男女”。这倒成为人们关注“三月三”的更重要内容,节期里,青年男女相会于野外水边,游春幽会;自由挑选意中人,谈情说爱,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只是长期以来气势凶猛的古老理学的说教,影响了节日气氛的浓郁。

然而,“三月三”在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那里,仍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壮、侗、布依、水、仫佬、毛南、苗、瑶、畲等民族中。据我所知和所见,一些民族过“三月三”的节俗也不尽相同。壮族多于节日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所以又称这天为“歌仙节”。侗族的节期为五天,吹芦笙,走访亲友,斗牛斗马,尤其是抢花炮,颇具特色,所以又称“花炮节”。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有的举行“地蚕会”,有的举行“枫叶会”、“毛杉树歌节”。瑶族也以三月三为歌节,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还唱诉苦歌和谢仙歌。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生日,要在这天过"乌饭节"。用山上的乌稔树野生植物煮汤泡糯米蒸熟,饭色乌黑油亮,防腐开脾。传说畲族英雄雷万兴唐朝时率众反抗官府,被围深山,就曾取乌稔树果解饥,以后每逢三月初三家家都要聚餐乌稔饭。

古老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在整个华夏大地上,至今不少地方仍流行着颇有意味的节俗。到了这天,民间便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青精饭(即乌饭)以及举行歌会等节日活动。先说庙会吧:三月初三是承德蟠桃宫庙会举行的日子,正是桃花绽开的季节,此刻除了迎来给王母娘娘和碧霞元君进香摆供祭祀以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春游的好去处。而在“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的景区,苍岩山庙会始办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尤以三月的庙会最为盛大。每逢此节,香客云集,热闹非凡,源于对苍岩圣母的崇拜,此间已发展成民间艺术的聚汇表演,拉花、皇杠和耍狮、舞龙都前来助兴。至于水滨踏青,太行山下的姑娘仍有“三月三,桃花浴”的习俗。当代诗人曾在《三月桃花水》中有着竖琴和明镜之喻;作家铁凝写有散文,描述平山温塘一带桃花水洗浴的景致。此外,北方早辈子流传下来民谚就有“三月三,吃鸡蛋;三月三,砍枣尖”。后半句讲的是顺应农时的季节劳作,而前半句则是讲节日食俗的:食蛋和戏蛋自然与乞子的传说有联系,其吃法在各地仍是有讲究的。比如有些地方常见“荠菜煮鸡蛋”,大家熟知的这种地菜苗叶味清、性温、无毒,三四月间出葶,梢上开小白花,挖其根叶水煮,再加些红糖,味入蛋内,十分爽口。都说吃了这种节日鸡蛋,不仅滋补身体,而且预防春疫。

“年年有个三月三”,在迎来这个多民族传统节日的时候,使人切身地感受到了民族古老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还有开拓其现代价值的紧迫性。当代歌手苏红在她的专辑《我多想唱》中有首歌是唱“三月三”的,几句歌词感人至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如今每逢春风暖,常念三月三。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和那小伙伴……”这些歌,也许道出的正是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吧。

说节话俗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