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喜:从小木工场变身“中国木业大王”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11.04
【版次】AT19版:敢为人先 和谐感恩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档案1963年12月生,宜华集团创始人,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行业:木业、房产、投资等。公司总部:广东汕头。
◎语录做企业和做人是同一个道理,要承担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懂得感恩回报,我一定会尽我的能力,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
故事
现年47岁的刘绍喜出生在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一个农民家庭,做为长子,他17岁就走上社会担起家庭的生活重任。1986年3月,刘绍喜辞去镇工业站站长职务,东拼西凑借了800元开始了艰辛创业的历程,在家乡的土地上盖起了一个小小的木工棚,以经营杉木为主,靠手艺制作家具。
1987年,刘绍喜成立槐东家具厂,开始批量工厂化出品木材家具,由于他不断创新,业务也得到不断发展。1991年,一位德国朋友在业务往来中向他捎来了一个信息,称以木制品为主的装修风已成为国际装修趋向。对此,刘绍喜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市场信息。经过调查他发现,随着城市建设开发及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木材加工业来说,市场可开发空间广阔。刘绍喜果断地将家具厂的全部积蓄投入到木地板、木墙板、木家具等木制品的生产和深加工中去,这为其产业的做大做强及财富的积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1992年,刘绍喜组建了澄海市宜华装饰木制品有限公司,创立“宜华”品牌,从事加工生产木地板、木墙板、木饰线。为了打开市场,他做OEM代工生产热销海外的家具,承诺产品免费试用一年后满意才付款。凭借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在勒紧裤带中开拓市场,逐步赢得了海外市场的认知认同,为其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95年,刘绍喜组建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从2004年开始,刘绍喜迎来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当年,“宜华木业”股票成功上市,不但实现了汕头民营企业股票上市零的突破,而且填补了该市七年没有上市公司的历史空白;“宜华木业”成为国内实木地板第一股。这期间,刘绍喜立足汕头本土,发挥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做强做大木业;他引进外资设立股份制企业,规范企业管理,建造占地1258亩的全球最大单体木业生产基地———宜华木业城,木材干燥能力居亚太地区首位;带领企业在南美洲苏里南设立4万公顷的大型林业基地;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收购汕头茶叶进出口公司和汕头国际大酒店等企业;率先参与林业改革,收购伊春市5万公顷的改制林地;在广东大埔种植10万亩速生林基地,成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刘绍喜也被称为“中国木业大王”……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刘绍喜以超前的眼光及时谋划企业应对之策,使企业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的各项任务指标,确保企业在金融海啸的恶劣环境下得以健康发展。
如今,经过20多年的努力拼搏,刘绍喜从当年的作坊式小木工场起步创业,逐步创建起一家以木制品加工和房地产开发为龙头,投资产业为辅助,多元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民营企业。他所带领的企业集团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木材加工企业,拥有驰名世界的自主品牌,集团总资产达100多亿元,控股“宜华木业”、“宜华地产”两家上市公司。去年集团实现产值90亿元,上缴税收4.5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并成为入选省政府首届质量奖的5个企业之一。记者在采访了解到,宜华集团未来五年将以两个控股公司为发展基础,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实现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热评
从800元艰难起步,到创建起总资产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不久前还被评选为省政府首届质量奖的5个企业之一。刘绍喜无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壮大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位出色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他的创业故事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典范。
但刘绍喜也是一位受到各方赞誉、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多年来捐助地方福利事业、扶危济困、助教兴学、支持文化事业等累计超过1.5亿元,尽心尽力践行着他回报社会的神圣诺言,这也正是这位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带给社会的又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南方日报记者方一庆通讯员柯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