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悠悠岁月话经游 ——解读北宋王安石《鄞县经游纪》路线图

悠悠岁月话经游 ——解读北宋王安石《鄞县经游纪》路线图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3.2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鄞州日报

【出版日期】2011.03.21

【版次】第A7版 (钱湖·风雅)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

■ 文化思想 沈小宝

说到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伟大改革家的王安石,人们常会谈到《鄞县经游纪》。

964年前那个庆历七年的冬日,年轻的政治家王安石满怀济民之志,风尘仆仆,冒着仲冬寒风,前往任职的鄞县境内作实地考察,留下了一篇诚心为民的动人篇章,也使后人看到了他那一次勤于职守的履职轨迹。

那一日,是公元1047年十一月的“丁丑日”,也即是农历十一月十四日。王安石“自县出,属(嘱)民使浚渠川”。因王安石采取的是古人常用的干子记日法,文中也只得以干子记日法来述说了。

旧时鄞县境内位于城区内的东为武康乡,西有东安乡。因王安石首日“至万灵乡之左界,宿慈福院”。那么,王安石必是从城东而出,东出武康乡。来到了现今为邱隘、梅墟一带的万岭老界乡,夜宿于今邱隘镇政府近傍的“慈福院”内。

第二日,“戊寅日”,“升鸡山,观鵟)工凿石,遂入育王山,宿广利寺”。这是王安石到的第二站。

这一日,王安石从“慈福院”出发之后,踏畈涉河,沿着鄞东塘河边上的小河河岔考察,前行来到了现五乡镇境内。登上了一座旧时开采鸡山石石矿所在的土名为鸡山的小山岗。在向开凿石料的鵟)工们了解了一些河江治理与用石的相关知识后,又翻过了鸡山之后继续东行,来到了广利寺。

广利寺即为阿育王寺。因大中祥符元年,即公元1008年,宋真宗帝将阿育王寺敕定名为“阿育王山广利禅寺”。故而有了育王山和广利寺之称。现位于在今五乡境内,属于宋时的阳堂乡。

“雨,不克东。辛巳,下灵岩,浮石湫之壑以望海,而谋作斗门于海滨,宿灵岩之旌教院。”这是王安石接下来的又一行程了。

从“戊寅日”到“辛巳日”,中间尚有“己卯日”和“庚辰日”,想是下雨天,留客天,难以东行,留在广利寺内与长老说禅论儒,续叙友情,因雨逗留了两天。

“辛巳日”为第五天,记为“下灵岩”;第六天为“壬午日”。文中未明确记明时日,只记有“宿灵岩之旌教院”,想是仍在灵岩石湫一地。

第七日,王安石又明确记有“癸未,至芦江,临决渠之口,转入于瑞岩之开善院,遂宿。”这几日的行程,王安石是排得满满的。他进入到了灵岩乡境后,下山察看了石湫村旁的鵟)闸桥,并沿着那数十华里长的芦花港江河,途经灵岩、太丘等乡境,一直奔到了海晏乡境内的入海处。同时与当地的官员和百姓一起,商谋了开凿“穿山鵟)”和筑海塘、整治芦花江这一潮汐河流的计划。

这灵岩、太丘、海晏三乡,地处县境东北,现为镇海县境的海鉌之地。也是王安石所到的第四、五、六,三个乡境了。

第八日与第九日,分别为“甲申日”和“乙酉日”,是王安石此行中消乏玩游的时日。他又返回到了阳堂乡,游览了天童寺。并与瑞新长老一起,饶有兴趣地登上了玲珑岩,倾听了猿猴的吟叫。于第二日下午返行之东吴,雇舟西行了。

第十日为“丙戌日”,记载有“质明,泊舟堰下,食大梅山之保福寺。毕,过五峰,行十里许,复具舟以西,至小溪,以夜中”。这是王安石这次考察中奔波路线最长,耗时全在途中的一日。也是途中疑团重重的一段路程。

“质明,泊舟堰下”,说的是王安石从东吴下船,夜宿船上,于天亮时来到了东钱湖边的莫枝堰下。也就是王安石到达的第七乡翔凤乡了。

但接下来的 “食大梅山之保福寺”的说法就使人犯疑了。从现存的遗址看,这大梅山保福寺是处在梅岭山沟中的邬姚自然村旁,隐藏在崇山峻岭的山沟之中。到了横溪之后的王安石就时间上而论,是无论如何到不了保福寺的。

但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这大梅山保福寺旧时较为兴隆,在周边地区拥有着善男信女们所捐赠的大量的常住山和常住田,而在这些常住山和常住田上,是建有山庄和田庄的。想必是王安石食了横溪附近的属于大梅山保福寺所设的山庄,或是田庄内的食物,故有了“食大梅山之保福寺”的说法。

解决了“食大梅山之保福寺”的问题,可又遇到了“过五峰”的难题。原来这“五峰”即为“五峰寺”,原处在横溪田黄村前的山岙里,只不过是这座寺院已于解放初期所发生的那次大台风中倒塌,至今遗迹无存,以至于鲜为人知了。

还有,王安石“复具舟以西,至小溪,以夜中”,这看似十分明白,其实也是有疑团存在的。因为从鄞塘乡西行到小溪所在的句章乡,两乡之间还有一个现今为栎社、洞桥一带的光同乡。可以说这光同乡是王安石的必经之地,也就是他所经过的第十乡。而王安石于“夜中”即“夜半子夜时”,所到的小溪所在的句章乡,则是所到的第十一个乡了。

第十一日为“丁亥日”,王安石的记载为“质明,观新渠及洪水湾,还食普宁院。日下昃,如林村,夜未中,至资寿院”。说的是天亮时,去巡看了新修成的水利灌渠及洪水湾。于太阳偏西傍晚时,到了林村。即到了今县境西北古林、凤岙、云洲一带的桃源乡。待到半夜将临时方才前去资寿院,寻求就食和借宿。

第十二日为“戊子日”,记载有“戒桃源、清道二乡之民以其事”。因清道乡位于县城西即今望春、古林一带。又因该时广德湖未毁,故桃源、清道二乡位于广德湖的西北与北和东北一带。那清道乡也就是王安石所视察的第十三乡了。

此日后,王安石只以一“而余遂归云”的短句结尾。也就是说王安石在归途中经城西的东安乡回到了县内。这东安乡就是王安石所经游的最后一个第十四乡。如果从王安石出发日的十一月十四日算起,其归衙日应为同月的廿六日了。

由此而见,王安石这次考察是从东向出发,到了现北仑穿山一带海隅后折回;转向东南到天童寺后,又折回至东吴;尔后乘舟斜向西南,从现莫枝堰下从鄞东中塘河折向鄞东前塘河,进入到了今横溪境内。“行十里许”后复乘舟西向而行到小溪(鄞江);继而到林村后,又沿着广德湖再沿湖边折回向南回到县衙,经过了一个大圆圈的经游考察,确是将全鄞县的水网地区跑了个够。

不过在这里尚须说一下,王安石履鄞时的乡实有十九个,只不过是王安石在经游中只是到了十四乡。这未到的五个乡中有三个位于海岛地区,即现舟山地区的蓬莱、安期、富都三乡;另一个乡处于在小溪西侧,即县城最西南角的今龙观、樟村一带的通远乡;还有一个乡从途径路线图现实分析,即为万岭手界乡。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