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老的尴尬说起 刘绍楹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7.03
【版次】第08版(聚焦)
【入库时间】20110620
【全文】
这是一件闻所未闻的怪事。去年末,年已69岁的湖南农民付达信,以“故意抢劫”而被捕入狱的极端方式,解决了“两年没吃过肉”的生活困难,也暂时解决了年老无人供养的问题。
尽管这仅仅是特殊的“个案”而并非普遍现象,但读者却不难体味到其中的无奈和辛酸,也提醒人们认真思考怎样消除当前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尴尬与死角。
从古到今,中国人一直是推崇“养儿防老”观念的。但从健全社会福利制度的角度讲,“养儿防老”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因为这种典型的私力救济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且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那些希望儿子养老的人,靠的是道德伦理维系,同时也受制于儿子的经济状况、道德良知等诸多因素,有心无力、有力无心的情况在现实中都有发生,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与纠纷,同样出现了种种尴尬、无奈与矛盾。
“老有所养”对一个步入老龄化的社会,单靠传统意义的道德救助很难解决全部问题。一些地方政府肯花钱抓大项目、大工程,为自己树形象、造政绩,却对养老院这样的民心工程毫不上心。一些地方即使建了养老院、敬老院,但缺乏普惠性,成了有钱人生活的地方,能进的不是孩子有钱,就是自己有钱,否则很难跨过这个门槛。付达信事件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覆盖不到的空白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老了怎么办?无儿无女怎么办?当然应该用社会保障制度这张安全的网来保护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民生的重要目标。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