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玉:“有一种力量推着我向前走”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4.18
【版次】第(A26)版(“中国梦·昆明路”昆明追梦三部曲(一))
【入库时间】20130430
【全文】
体育课上,同学们享受着运动的快乐 本版图片都市时报记者 杨赋
学校旁的蔬菜大棚,一名学生在帮忙打理
学生用的水存放在宿舍里
孩子们围着刚从圈舍中取出的鸡嬉闹
都市时报首席记者李鸿睿
记者程权
调到西山区团结街道办永靖中心学校时,刘绍玉只有29岁,正值大好年华。谁也不会想到,她竟然在这个条件艰苦的地方扎根下来。20年时间,刘绍玉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已经全部交给了这个叫“永靖”的地方,交给了这里的孩子们。
刘绍玉并不太愿意谈及自己,也不喜欢说一些感天动地的大话。她的奉献只是为了一个梦,“能让所有这片的孩子读书。”这个梦想已经成为了现实。她说,她不后悔用一辈子来达成这样一个梦想。
离退休时间还长,而刘绍玉打算不再挪窝,一直在永靖干下去。
“团结乡的第一个女校长”
1994年,刘绍玉被任命为永靖中心学校的校长。当时学校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差,人员流动频繁,去那里有点儿“发配”的味道。
从1979年8月参加工作,到1986年8月,刘绍玉在永靖执教7年后,被调到了当时的团结和平小学。1989年,她又调到永靖中心学校任教。5年后,也就是1994年,她成了永靖中心学校的校长。
之所以把她从位于乡政府旁的团结和平小学调到永靖,是因为刘绍玉的一次“不识抬举”。刘绍玉回忆:“当年,乡里的领导希望我去当另一所小学的校长,我坚决拒绝。我说,整个团结乡都没有女老师当校长的,我只想把我的书教好,所以坚决不当。”
因为刘绍玉的坚决态度,这所学校的校长只得另换他人,她最终被调回团结最偏远的永靖中心学校。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刘绍玉得走山路步行两个半小时才能来到学校。1994年,曾经坚辞不受的校长头衔又一次找上了她——她被任命为永靖中心学校的校长。
“我还是坚持说,全团结乡都没有女校长啊,干嘛非得我当呢?”但是,最终任命下来了。她成了当时团结乡的第一个女校长。
从和平小学再次调回这个偏远学校,即使有一万个不愿意,还得来。作为年轻姑娘,刘绍玉当年还是有点心高气傲。她当时的打算是留在乡里教书,离昆明主城区也不算远,在乡里挑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男人,或者争取嫁到主城区。这份调令一来,她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最后,就挑了一个教中学的。”刘绍玉半开玩笑地说。
每周一,天还没亮,在乡里教中学的丈夫就与她一起,步行两个半小时到学校。刘绍玉说,在当时的团结乡,被调到永靖教书,有点儿“发配”的味道。当时团结乡的教育圈有句玩笑话,“不好好干,就把你送到永靖教书”。刘绍玉说,当时,有些从事第二职业、对待教学不认真的老师,都被调到了永靖。
在这样的状况下,永靖中心学校的教学质量常年在团结乡处于垫底位置,名列倒数第一名或二名,成绩还十分“稳定”。调到这里的老师几乎没有人愿意长久留在这里教书,通常是一两年就得换一拨新老师,即使是校长,也是一两年就走马换将。
刚刚来到永靖的头几年,似乎算是刘绍玉从业生涯的低潮。当年的永靖中心学校条件差,巴掌大的院子,一幢平房,教室破破烂烂,孩子们的课桌都是凹凸不平,在上面写字,一不留神本子就会被笔头刺穿一个洞。若是晴天还好,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教室里面下小雨,寒冬腊月北风吹,冻得师生直打哆嗦。下雨的时候教室进水,孩子们的脚都浸在了水里。由于地处山区,学校条件简陋,加上教学质量问题,校长、教师换了一茬又一茬。
开学风波
要求补充新教师,却迟迟得不到答复。开学当天,刘绍玉干脆关了学校大门。此举换来了西山区教育局的重视和帮助,问题解决了,她也逐渐打消了离开永靖的计划。
在这样的地方教书,刘绍玉的心情也时常极度糟糕。
1995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校长刘绍玉却把校门给关上了。她回忆,新学期开学前她去乡里,反映永靖学校需要补充人员。但可能是领导业务繁忙,直到开学,新老师依然没有到位。见此情景,刘绍玉与当时留下来的唯一一名女老师心情都
很压抑,两人也没商量,干脆各自睡觉去了。
好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发现校门紧闭。这个情况被迅速反映到了西山区教育局。这可不是小事,当时的教育局长栗润忠直接找上了门。
“刘绍玉,你好大的胆子。都开学一个星期了,竟然还关着学校大门?你这是犯法的,知不知道?”
“160个学生只有两个老师,你叫我怎么开学?”一肚子憋屈的刘绍玉毫不示弱。
了解了事情原委之后,教育局长直接给当时团结乡的教办下了个死命令:“团结乡教委的书记、主任,你们今天晚上就收拾行李,到永靖中心学校报到上课!”
当天晚上,团结乡教委迅速给永靖中心学校安排了6名老师。学终于开起来了。
推迟开学事件解决之后,当时的西山区教育局局长当场表态:今后遇到任何问题,可直接向局里反映。
由于条件简陋,没有老师愿意久留此校。1996年的新学期开学时,老师们又走完了。开学前,刘绍玉干脆直接找到西山区教育局局长的办公室,不走了。“你上学期说有事直接找你,我今天就是找你要老师的。你今天要是不把老师给我补足,我刘绍玉今后就住你办公室了!”
一番交涉之后,9名新老师当天被补充到位。刘绍玉这才打道回府。
这两次差点开不了学的风波,让刘绍玉感受到了上级的宽容和重视。从此之后,她彻底打消了离开永靖的计划。
刘绍玉回忆,有一天大雨滂沱,一名低年级的学生迟迟不见到校。她坐不住了,起身一个人出了校门,沿着山路去寻找。当她在风雨中找到瑟瑟发抖的学生,看到孩子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刘绍玉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和着雨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不能让学生再受这奔波之苦了。”她更加坚定,这辈子哪都不去了,“我也是农村人,也是母亲,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孩子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同胞乡亲那期盼的目光,我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推着我向前走。”
这一留,就是20年。
忙碌的校长,低调的家人
20多年来,刘绍玉为学校倾尽心血,以校为家。她不希望人家把“三个一”工程看作是她的功劳,她的家人也保持着谦虚和低调。
刘绍玉到永靖,就一直干到了今天。按照西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永平的说法,刘绍玉是“营盘”,其他的都是“流水”,20年来坚持下来做一件事,她的坚守换来了今天的局面。
从个人前程来说,她或许有其他的可能,但刘绍玉说她一点都不后悔。在她看来,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成就,但通过这些年来的不断努力,永靖辖区内的所有适龄孩子都能读得起书,而且完全不用考虑经济压力。这个看起来难以达成的梦想,现在已经实现了。做成了这件事,自称“胸无大志”的刘绍玉说,这也算是对得起校长的头衔了。
20年来,刘绍玉基本上是以校为家。直到今天,刘绍玉已经养成了周末不回家的习惯,以至于一到周末,学校的年轻老师都会到城里放松,因为老师们都知道,“刘校长会留在学校的”。
刘绍玉的丈夫是团结民族中学的老师,儿子也长大了,在昆明读大学。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刘绍玉都算是成功和幸福的。但她依然有些歉疚:“其实,这么多年来我儿子我都没好好管过他,心里面总觉得愧对他们父子俩。”
即使对家庭怀有歉疚,刘绍玉依然闲不下来,山区学校行政人员不足,很多事情就落到了她这个一校之长的肩上,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得她操心,甚至亲力亲为。
3月13日,当都市时报记者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就声明:“刚刚开学,需要准备许多材料,可能没多少时间接受采访。”束起来的长发牢牢地挂在脑后,走起路来风风火火。除了一名专职负责财务的老师外,其余那些繁杂细碎的行政工作都由她来干。
这天,她正在给西山区教育局准备一堆需要上报的材料。在进入学校的两侧墙面上,贴满了各种财务公示以及关于学生吃住的规章制度。下午学校上课之后,刘绍玉走进办公室准备材料,直到全部忙完了,她才有空接受采访。
“其实我的故事也没什么值得报道了,别的学校比我们这边做得好。”除了留存在电脑里的一些文字材料之外,刘绍玉并不愿多谈自己,“我就是干这个行业的,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这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因为成功开创了“三个一”工程的勤工俭学模式,刘绍玉多年前就已经是云南教育界的名人了。到教育厅做演讲,接待省领导的视察,接受从央视到地方各路媒体的采访,各种大大小小的场面刘绍玉都见识过了。声名大振的刘绍玉对来访者显得很淡定,有同行对她的评价是“她已经淡定地接受过无数次的采访、接待过无数的官员”。但她依然保持低调,完全不希望别人把“三个一”在西山区的成功看作她的功劳。“我这辈子也就只会教书。既然干这个,职责所在,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3月15日下午,刘绍玉干脆就不露面了,学校书记毕国良说:“校长很忙。”
刘绍玉的低调,也影响到了她的家人。第一次采访完刘绍玉之后,要再次进行深入采访就很难了。她的丈夫也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访了。“我就是一个老师,你也别问我那么多。”
“心胸开阔”与“小心眼”
多年来,刘绍玉从未跟上级提过个人方面的要求,也没有抱怨过。但是在为学校争利益的事情上,她却从来没含糊过。
张永平笑言,要是全西山区的校长都像刘绍玉这么“胸无大志”,那么,他这个局长也就当得太轻松了。
由于永靖中心学校距离昆明城区较远,基础设施条件也比较差。直到2006年,从昆明到永靖的二级路面才做了硬化处理。条件不好,很多年轻老师都不愿意留在这里,刘绍玉对还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的个人问题很是操心。有的年轻老师来学校之前是有对象的,到了永靖之后,个人问题出现了危机,这让刘绍玉感到不安。“现在我们这里的硬件、软件条件一点都不比城里学校差,但人家的婚姻问题难以解决,思想上有些波动。所以,除了抓好教育教学工作,还要替年轻教师物色合适的对象。”这是刘绍玉赋予自己的一项任务。
“打个比方,她像一只呵护备至的老母鸡,不但要照顾学生,还要为我们操心。”一名在校老师说。
“刘绍玉热情大方,有时候心胸开阔,有时候又小心眼。”这是西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永平对刘绍玉的评价。
之所以说她“心胸开阔”,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听过刘绍玉向他提过个人方面的要求,也没有抱怨过。但是在为学校争利益的事情上,刘绍玉从来都没含糊过,所以张永平说她“小心眼”。
举例来说,在当地的整体规划中,地处偏远的永靖中心学校被列为第二批接入光纤的学校,但是刘绍玉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找上门“赖”上了张永平。于是,永靖中心学校的10兆光纤和电脑接入工作被列入第一批,去年下半年即告完工。“如果不是刘绍玉来争取,她的学校估计要在今年上半年才能开始接入。”
从刘绍玉个人来说,她的梦想——让学校辖区内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快乐、健康地读完小学——已经得到了完完全全的实现;从西山区来说,发源于永靖中心学校的“三个一”工程已经全面铺开。三任西山区教育局长的梦想亦已达成。
(明天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