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勇: 高铁[迫]民航改革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0.03.09
【版次】A04 | 要闻
【入库时间】20111130
【全文】
【本报记者杨楠北京八日电】内地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集中发力,导致民航与高铁之争甚嚣尘上,不少声音认为政府把焦点放在高铁建设,对航空业关注度会相应减少,冲击民航市场,运营线路上亦恐造成资源浪费。全国人大代表、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图),7 日在全国人大上海团向境外媒体开放活动中,向记者阐释了别样观点: 「高速铁路对民航来说是机遇」。
刘绍勇认为, 「正是由于高铁对民航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加快了民航的改革,这是个好事。」值得一提的是,此番赴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上海团,正是搭乘东航班机,然而京沪高铁一旦开通,代表们乘高铁还是搭飞机或未可知。
刘绍勇建议说,政府在重视高铁的同时,亦应给民航业一些扶持政策: 「修高铁成本很高,修3 公里的高铁,就可以修一个小型机场。有些地方应该进行综合平衡,是修机场合适,还是修高铁合适,要有一个成本核算,包括将来运行的成本。」根据战略规划, 至2012 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内地省会城市除拉萨、乌鲁木齐等之外,都将包含在以北京为中心的8 小时交通圈内。尤其是高铁囊括了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空业传统「黄金航点」,一举覆盖民航业58%的地域市场,恐对中国民航旅客量产生20%-30%影响。
对此,刘绍勇指出: 「总体而言,高铁网络的建成会对民航市场有影响,冲击主要集中在500-800 公里运程范围内,但航空公司可通过努力来弥补。中国民航年增长率现在能保持在15%-20%之间,可部分弥补高铁带来的冲击。」他还提出,希望中国能在空管体制方面有所突破:如减少飞行管制区域,建立更多的自由飞行区,优化安检流程等。同时,民航企业亦应推动内部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信息化保障水平,从而提高航班正点率,吸引和留住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