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破解汤显祖贬谪岭南的谜团

破解汤显祖贬谪岭南的谜团

作者:金虎 出版日期:2014.03.23 点击数:250

【作者】 金虎

【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出版日期】2014.03.23

【版次】第04版:文化

【入库时间】20140410

【全文】

首届贵生学会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 邓斌 摄

当地编辑出版的部分研究书籍资料。 金虎 摄

明代遗留至今的书院界碑。 金虎 摄

此井据传为汤显祖所凿。 金虎 摄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金虎

近日,徐闻县贵生学会与湛江市社科联在汤显祖贬谪地徐闻举办了首届“贵生论坛”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有专门从事汤显祖生平研究的龚重谟(著有《汤显祖传》),有进行岭南留寓文化研究及雷阳文化研究的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世杰、湛江师范学院雷阳文化研究所所长龙鸣,还有当地研究本土文化的业余作者近20人。他们通过深入探讨,细致考证,在破解汤显祖四百多年前贬谪岭南徐闻的经历中留下的一些谜团悬案上取得一定突破,对深化汤显祖贵生文化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积极影响。

汤显祖贬谪徐闻:六个月?两年十个月?

在汤显祖被贬徐闻典史的时间跨度上,学术上有三种说法:一是三、四个月,二是不足半年,三是短短一年。以上模棱两可的界定,都各有依据。广东海洋大学刘世杰教授在《汤显祖被贬徐闻典史时间考略》一文中分析,三种说法都各有偏颇,不足为据。他通过大量的汤显祖个人文献及同时代文人书信及诗词交往中考证,汤显祖贬谪徐闻的确切时间为两年十个月。

贵生书院与《牡丹亭》创作:有关?无关?

汤显祖在徐闻主要业绩是创办贵生书院,而汤显祖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作戏剧四梦之一的《牡丹亭》。从创作年份来看,《牡丹亭》是其告老还乡后在家乡临川所著,而其创作与徐闻乃至遂昌的贬谪生涯有无关系?本地作者金虎《汤显祖贬谪徐闻到底与<牡丹亭>创作有多大关系》一文,从戏剧文本出发,对照汤显祖生平历程,从思想上、艺术上进行探讨,提出几种关联式的推论:《牡丹亭》个别人物情节暗喻着作者的贬官生涯与感受;《牡丹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贵生书院办学体制与教育理念;《牡丹亭》再现了汤显祖的教育梦;《牡丹亭》曲折表现徐闻乃至岭南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史;《牡丹亭》体现了贵生思想与“至情说”的延续性;《牡丹亭》展示了岭南的风物习俗。

贵生书院与贵生精神:贵天?贵人?

对于汤显祖创办贵生书院,倡导贵生精神,是一种什么思想境界?能否简单理解为“以人为贵”的民本思想。专家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议。吴凯的《汤显祖“贵生”思想本源浅析》从汤显祖在粤遗文五篇的本义出发,并结合同时代文人的文献资料,从其思想深处挖掘办学理念与人文思想。认为汤显祖倡导的“贵生”是以本地人轻生陋俗引发的,其思想与明代儒家新思潮“君子学道则爱人”是一致的,强调以教化方式实现贵生目的。而党红梅的《庄子的贵生人生观——道家贵生世界观探究》,从哲学高度探讨了汤显祖贵生理念的思想根源。“贵生,乃天地之性也”,这是一种禅宗思想的体现。“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这“生”的含义自然更为宽泛。金虎的《<牡丹亭>体现了贵生思想与“至情说”的延续性》的观点,从戏剧艺术角度,分析其戏剧思想与人生理念的一致性,提出贵生与至情的统一,重情重生也是一种贵生。

贵生书院与贵生课堂:办学?讲学?

贵生书院作为本地一大文化品牌,被各种文化教育机构所利用,成为一种文化宣传的平台与载体。邓祥的《“贵生课堂”:汤显祖“贵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田佳林的《贵生——教育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之尝试》、李娟的《贵生思想中的贵生教育理念》等多篇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贵生课堂开办的社会意义与科学价值,并理清了贵生书院与贵生教育的发展关系。汤显祖办学,不是在徐闻,而是在遂昌。因为,他在徐闻只是典史添注。他在徐闻是倡导办贵生书院,并捐俸银与知县熊敏办学。贵生书院办成,汤显祖在徐闻已离任,赴家乡临川候任遂昌知县。所以,他在徐闻是讲学,不是办学。刘应秋的《贵生书院记》写得很清楚。贵生书院对于汤显祖重在“讲”,而不在“教”。如今要弘扬的应是他的办学理念,而不是明清以后的办学体制。所以,有人讲清代修复后的贵生书院的十二学斋,认定是汤显祖儒家教育思想,这是缺乏历史依据的。当然以此为载体,振兴徐闻教育也是一种可喜的尝试与有益的探索。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