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汤显祖与明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

汤显祖与明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5.3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中国文化报

【出版日期】2013.05.31

【版次】第4版:美丽中国海疆行

【入库时间】20130710

【全文】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清运道人,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在世界戏曲史上,他与莎士比亚犹如两颗巨星交相辉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100名国际文化名人之一。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21岁时中举。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才、“名布天壤”,到34岁才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事房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五月十六日,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神宗皇帝而被贬到徐闻。汤显祖先到广州,从广州船行到香山番(今澳门),他目睹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情景,当时甚觉新鲜,赋纪行诗《香澳逢胡贾》一首,描述了外国人在香山番做买卖的情形:

不住田园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樯。

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

在广东香山,他又赋诗《听香山译者》(二首),记述从香山译者听到的海外经历:

其一

占城十日过交栏,十二帆飞看溜还。

握粟定留三佛国,采香长傍九州山。

诗中描述:十二帆的西洋海舶从占城(越南中部)出发,十日便到达交栏山(印度尼西亚的格兰岛),葡萄牙人下海也用“握粟”(即占卜)来预测凶吉,占卜的结果是,番舶在南海古国三佛齐的港口寄碇停留,再到九州山(马来半岛霹雳河口外) 。

其二

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

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

该诗叙述了葡萄牙少女(花面蛮姬)的美丽动人。

我们从这三首诗中可以想见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外国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中国做生意,中国人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下南洋,把生意做到了海外。

汤显祖的一首《看番禺人入真腊》,就记述了番禺人不惜离乡背井,抛妻别子的海外经商的经历:

槟榔船上问郎行,笑指贞蒲十日程。

不用他乡起离思,总无莺燕杜鹃声。

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汤显祖返程中路过广东肇庆,与两位西洋传教士在肇庆会晤,汤显祖吟有七绝《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两首》,以记其事,诗云:

画屏天主绛纱笼,碧眼愁胡译字通。

正似瑞龙看甲错,香膏原在木心中。

二子西来迹已奇,黄金作使更何疑?

自言天竺原无佛,说与莲花教主知。

对“西域两生”,徐朔方先生认为是意大利神父利玛窦和和特·彼得利斯(中文名石方西);龚重谟、范舟游两位先生则认为利玛窦在肇庆和韶州期间是削发断须穿着僧袍的洋和尚,虽有“碧眼”但无“愁胡”,既有“愁胡”,就不是利玛窦了。汤显祖是1592年春节后的二三月间经过肇庆,此时利玛窦恰已去南雄进行传教活动,汤显祖在肇庆所遇的“西域两生”有可能是澳门的范礼安神父从印度调来的苏如汉和罗如望两名葡萄牙传教士或其他人。

汤显祖在徐闻职务为典史,时称“添注”,属于安插人员的冗官,但知县熊敏是汤显祖的乡亲,事先受友人来信关照,对汤很客气。汤显祖在熊敏的支持下,捐薪俸建立了“贵生书院”,并写了两篇短文《贵生书院说》和《明复论》,传播中原文化。他在《与汪云阳》的信中说:“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故以贵生名之。”

汤显祖关注海上交通。徐闻沓磊港南临大海,是可远眺琼岛的小港湾。汤显祖曾亲临其地,一览海峡奇观,留下诗句:

沓磊风烟腊月秋,参天五指见琼州。

旌旗直下三千尺,海气能高百尺楼。

万历十九年(1591年)冬,陈文彬随汤显祖乘船在琼州海峡游玩,显祖离别徐闻后,故事难忘,特赋《奇怀徐闻陈公文彬旧游》一首留念。诗云:

雷翥天飞海色青,一时风雨滞炎溟。

石门望罢星河绝,犹记浮槎旧勒铭。

汤显祖在徐闻仅任职半年,次年二三月间返回临川。

万历二十一年汤显祖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愤而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汤显祖将其一生中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见闻融入了其作品中,如游历澳门时的所见所闻(见到海商、“番鬼”“通事”和“香山岙里巴”即“大三巴”等)都写进了剧本《牡丹亭》。

(摘编自陈立新著《湛江海上丝绸之路史》)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