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汤显祖与涠洲岛:张山东

汤显祖与涠洲岛:张山东

作者: 出版日期:2009.05.22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抚州日报

【出版日期】2009.05.22

【版次】第四版(专版、广告)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到涠洲岛,当然想去寻找汤显祖在此留下的踪迹。 四百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被贬赴任徐闻县典史,行程数月,曾驻足北海市,游览过涠洲岛。 北海市涠洲岛长条形,远视若海中一舰。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广西最大岛,立于距北海市区一小时轮船航程的北部湾海域中。岛上有火山爆发奇景,列为国家级地质风景名胜。 岛之南沿海火山爆发留下熔岩礁石清晰,石色暗红如火烧,望之犹热,仿佛刚喷发不久。导游说此是我国目前最年轻的火山口。 遍山多见香蕉树,农人迎车叫卖,1至3元一串,便宜。次为相思树,枝光洁,叶细而密,引得不少游人拿出手机打电话,是亦有所思吧。 教堂一座,100多年前,法国神父主持所建。该岛常住户那时不多,可见洋人传教之广泛。教堂为岩石磊成,宇内见拱形结构,用木甚少,坚固。 岛上民房亦以石砌墙,不高,抗台风。 教堂旁有百年芒果树、荔枝树各一,仍然郁郁葱葱,少见。 岛民不多,仅一万余,多为渔民。自然资源丰富,好地方。 岛上除“火山口公园”外,景点较多,有一景名“汤公台”。台临海,新置汤显祖休闲坐像,紫铜雕塑,巨大,面向大海,右手持书,目视远方。像下刻有汤显祖所作《阳光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寄郭廉州》一诗。从诗文中看汤同时也去了相距不远的斜阳岛。诗为五言古律,刻字可见当代书家仿“板桥体”风格,然字体大小变化极大,活跃而凝重。全诗是: 春县城犹热,高州海似凉。地倾雷转侧,天入斗微茫。

薄暮游空影,浮生出太荒。乌艚藏黑鬼,竹节向龙王。

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

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气如虹玉迥,影似烛银长。

为映吴梅福,回看汉孟尝。弄绡殊有泣,盘露滴君裳。 诗中,描写了北海清凉奇异的区位气候特色,突出描述了北海之宝――珍珠,将珠光写得十分瑰伟诱人。此珠即历史盛传的合浦明珠。北海原是一镇,辖于合浦;新中国于上世纪50年代设县级市,1983年升地级,辖合浦。 诗人以贬谪之身来涠洲,胸怀淡泊。故能写出这样美丽的篇章。全诗对涠洲是赞扬,对宝珠尤其称颂,表现的是昂扬心态,不见颓废之气。当然,诗的后四句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汤才华横溢,不遇,未得重用反遭贬,很自然会想起历史上思贤如渴善举人才的孟尝君。 汤显祖是临川文化的一个代表人物,汤留迹涠洲,是临川文化为涠洲添色,同时,也给临川增光。作为汤公故里一员,自豪感油然而生。 联想到浙江遂昌古人建“遗爱祠”,今辟为“汤显祖纪念馆”,鄞县古建“忠应庙”今“王安石纪念馆”,济南大明湖畔纪念曾巩之“南丰祠”、“南丰戏楼”,以及晏殊、陆象山、谭伦等等抚州名宦大贤,留迹祖国山川城镇多处,均被珍崇,顿生一念:临川后辈有便,当一一拜之,载之,以不负古人,并集临川文化外地遗迹一页。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