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和他的“四梦”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4.05.07
【版次】第B06版:文化·人文
【入库时间】20140520
【全文】
编者按
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南柯记》,在问世400余年后将首次以全本形式呈现于舞台。近日,作为上海第七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的开幕大戏,由江苏和台湾联合制作的全本昆曲《南柯梦》首次以上下本5个小时演绎“南柯一梦”的故事。
以“诸色皆空,万法唯识”为主题的《南柯记》,改编自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叙说的是唐朝落魄武官淳于棼,酒醉后坠入梦境,被召为驸马与大槐安国瑶芳公主喜结连理。梦醒后,淳于棼惊见大槐安国原是槐树中的蚂蚁穴,蚂蚁窝被一场暴雨冲走。淳于棼为感念蚂蚁国的恩情,求助禅师超度蚂蚁众生,最后自己也顿悟超脱。
《南柯记》与《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这部极富魔幻色彩的大戏,让现代读者可以走进中国时常被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的大剧作家——汤显祖富于禅意的梦境。
深圳晚报特约撰稿 袁承咏
汤显祖是明万历年间人,他之前的元戏曲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高峰很高,对内可以比肩唐诗宋词,对外也与莎士比亚戏剧齐名。在这样一座高峰的笼罩下,明以来那么多的戏曲家都被淹没了。汤显祖和他的“四梦”出现,中国的戏曲界才算真正耸立起一座名垂青史的高峰。
所谓“四梦”就是汤显祖创作的四部戏剧作品——《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里都有一个梦,所以叫“四梦”。又因他的老家是江西临川的,所以,也叫“临川四梦”。前两梦——《紫钗记》、《牡丹亭》完全是业余创作。49岁之后,他辞职回家,算是全身心投入创作,完成了后两个梦。
最牛宰相张居正是他的头号粉丝
汤显祖居然看不起张大人,宣称君子行大道,何必拉帮结派的,非常不客气地拒绝拉拢
汤显祖是个50后(生于公元1550年),莎士比亚是个60后(公元1564年出生),比较神奇的是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戏剧般地共同死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没有资料证实,两个人生前认识,但是有大量资料证实,死后,两个人的名字经常碰面。
汤显祖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和他的天赋有关,另一方面,来源于坎坷生活的打磨。
汤显祖12岁能诗,13岁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便补了县诸生,21岁中了举人,其禀赋横溢还表现在诗文也极佳,在知识界、文学界那是有名气有粉丝的。
其中一个粉丝比较大,张居正,朝廷的最高行政长官,假皇上——皇上还小,没有亲政,所以,他也干皇上的活。28岁的时候(万历五年),显祖同学赴京参加会试。当朝首辅张居正想拉拢他,只要肯进入居正帮,高考前三名随你挑。这样一个权势熏天的人拉拢你,还没问你要银子,那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钻石?但是,汤显祖就是汤显祖,很像个祖宗,居然看不起张大人,宣称君子行大道,何必拉帮结派的,非常不客气地拒绝了拉拢。
张大人是干大事的,没和他计较太多,反正让你考不上就完事了。三年之后(万历八年),显祖同学又来了,张大人不计前嫌继续拉拢,显祖继续显得像个祖宗,不和张大人扯淡,当然,张大人也继续让你滚蛋。这么一来二去,汤显祖名气倒是更大了,粉丝都超过千万了。又是三年后,显祖同学继续考,万众期待张居正三顾茅庐的大片即将上演,可惜张大人没法上台了。他老人家死了,而且被踏上亿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不过继任的首辅大人对于汤显祖也效居正故事,许以翰林的地位拉他入幕。汤显祖小脸一扬,明朝最牛的宰相张居正我都拒绝了,你们算老几,不干!
继任者也确实不牛,不敢像张居正那么黑,咔掉他,还是录取了汤显祖,但是,倒数一二名。小汤,别说没给你吃肉呀,给你苍蝇了。
一路放逐一路播下文明的种子
一连串的穿小鞋、打闷棍,使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一拍屁股,走人不干了
好歹是个进士,再说年龄也不小了,干吧。小汤以七品官到南京这个留都任太常寺博士,是个闲职。本来,上班没什么事,就是写写诗,看看文件,喝喝茶,还拿着俸禄,挺滋润的。但那时候的文人总是有些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干活难受。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汤显祖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上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弹劾最高行政长官申时行一干人等,揭露他们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更猛的是,还对国家元首万历登基20年来的政治都作了抨击。疏文一出,皇上极为愤怒,宰相也跟着拱火,琢磨了半天决定把他放逐到很远很荒凉还经常打雷的一个地方——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一名光荣的典史。典史,是县里连九品都不是的佐杂官。
下到基层后,显祖同志致力于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古代徐闻县民风好械斗,人皆轻生,汤显祖联合知县熊敏捐俸银在徐闻县城西门塘畔创办了一所“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珍爱生命。清《王夫子宾兴》碑文曰:“自明义仍先生(显祖,字义仍)来徐闻建书院,而徐益知向学,……文风称极。”史料记载,汤显祖离开徐闻以后,这地方就连年旱灾,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学,居然出了15名举人。贫瘠的土地有时候更能孕育文明的种子。徐闻县的老乡们没有忘记汤先生,贵生书院1986年重修,现完好,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万历二十年,汤显祖遇赦内迁浙江遂昌任知县。在遂昌,他“去钳剭(杀戮),罢桁杨(拘系囚犯的刑具)”,建射堂,修书院,下乡劝农。遂昌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此外,显祖在改造囚犯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面,竟然放监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元宵节让他们上街观灯。这是21世纪欧盟某些小国家才能做到的事情,400年前,汤先生就进行了一场人性化管理监狱的试验。这下子犯了官场的大忌。一连串的穿小鞋、紧鞋带、打闷棍,使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实在受不了。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一拍屁股,走人不干了。
这个时候,他的前两个梦相继完成了。
“牡丹亭”一出几令“西厢”减价
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命运虐心,戏词华丽多彩,即使放到今天,仍是一部让很多大片望尘莫及的精品
早在第一次京试落榜的时候,汤显祖就开始创作《紫箫记》。当时只写到第三十四出。后来汤显祖在南京太常寺博士任上将《紫萧记》删削润色,易名为《紫钗记》,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将全剧初稿写成。10年,才磨出一部戏。大约又过了10年,差不多就在他退出政府的那年,他的《牡丹亭》问世。
《牡丹亭》的出现在当时属于文化艺术界的盛事。晚于汤显祖20多年的沈德符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又说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时的戏曲家吕天成推崇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这部戏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阶层来看,都非常好。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命运揪心虐心,戏词华丽多彩,戏剧情绪激情驰骋,立意新颖高远。即使放到今天,仍是一部让很多“大片”望尘莫及的精品。
退休以后的汤显祖开始全身心投入创作中。《南柯记》、《邯郸记》大约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南柯记》就是大家熟悉的南柯一梦那个故事改编的;《邯郸记》是著名的黄粱一梦那个故事改编的。两部作品都写人生如梦的意思。有人说,这是消极。我认为,这是对无情世界的有情安慰,是多舛命运的最后支撑。
现实给了他那么多磨难、坎坷和愤懑,他却将这一切幻化为美,留在人间,让自己成为一座文明的丰碑,巍峨的高峰。
名曲绕梁三日,显祖绕汗青400年仍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