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春劝农,又见“汤显祖”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2.07
【版次】00013版:人文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记者 陈宁 报道组 潘俊
本报讯 春节刚过,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的古戏台边传来悠扬乐声,一场为游客们精心准备的浓缩版“班春劝农”仪式正在上演,70多位村民身着戏服,手舞春鞭,重现400多年前遂昌知县汤显祖下乡劝农的场景。
“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千古绝唱《牡丹亭》中描述的这一情景,正随着近年“班春劝农”仪式的频繁上演,成为淤溪村的一张金名片。去年,就有八九批游客慕名来到淤溪村,感受这一国家非遗的魅力。游客们还不时参与其中,当一回“汤显祖”劝农乡间。
仔细打量一番这个小小村庄,千年古樟立村头,毛竹茶园四周绕,“班春劝农”的复活正悄然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2010年,当班春劝农登上淤溪村的古戏台时,76岁的蓝胜元也成为一名演员,和10多位村民一起打春鞭。从来没有登过台的老人觉得这一点都不难:“每年春天,我都要赶着牛犁田,打春鞭和这个表演是一样的嘛。”
如今,蓝胜元更是成了戏台上的常客,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共同登台。“每到演出那天,家里人都和过节一样热闹。”
其实在淤溪村的“班春”大典上,不少村民都是全家上阵,全村1500多人中,就有600多人参演。村民毛飞和妻子方小云都是“班春劝农”的演员,“演出前大家准备道具、服装,齐心协力的感觉真好。”成了演员之后,夫妇俩还把这个古老的故事讲给12岁的孩子听,他们希望“班春劝农”能一直延续下去。
历史悠久的典故,还唤醒了村民们关于春天的记忆。
蓝胜元至今还清楚记得,儿时的夏天,村民们坐在樟树下乘凉,老人经常给小孩讲班春劝农的故事,时至今日他还将整个故事记得清清楚楚。同样记在心里的,还有祖辈勤于耕种的传统,“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家里的田地从来就没有荒过。”
正如老人们所言,“班春劝农”诠释的是这个村庄从未改变的传统,他们只是将每年都在做的农事搬上了古戏台,定格成为关于淤溪、关于春天的记忆。
(摄影 林庆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