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是他的得意门生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9.17
【版次】第32版:城市周刊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位于南湖之畔的杏花楼曾是张位隐居的别墅
在南昌市区的南湖,耸立着一座青砖碧瓦、清幽静谧的楼宇。这座古楼曾是明代宁王朱宸濠爱妻娄妃的梳妆台。明万历以后,一度成为内阁重臣张位的别墅,雅称“杏花楼”。
张位何许人也?可能很多南昌人都不知道。他是明代一位很有才气的政治家,由于忠直率性,他在仕途上三起三落;他还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老师,罢官后隐居杏花楼,成为南昌文坛魁首。
近日,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秘书长,新建县长堎镇文化站站长胡啟鹏,向本报独家揭秘了张位的人生传奇。
两次被贬离京却成为“相国”
张位,(1533—1605年),字明成,号洪阳,江西南昌新建县人。常年研究新建县文化历史的胡啟鹏告诉记者,张位为人忠直率性,孤傲专行,这也导致了他的仕途三起三落。
隆庆二年(1568年),他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之后,张位上书请求恢复前朝的起居注。他认为,凡事诏旨起居、朝廷政务,都应当根据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下来,再由内阁裁定,这样才能够做到准确无误,以免野史流传,以假乱真。他的建议得到了执政大臣张居正的称赞,并且付诸实施。但是后来因为得罪了张居正,本来已经升为侍讲的他,却被贬为徐州同知(知府的副职)。这是他第一次被贬出朝廷。
张居正死后第二年(1583年),因给事中冯景隆、御史孙维城的举荐,张位被任用为南京尚宝丞,后历任左中允、祭酒、礼部右侍郞。因树敌过多托病辞归,住在南昌杏花村(即杏花楼)。在南昌,张位创建了江天阁,提倡修建万寿宫等,并在西山一带开馆讲学。这是他第二次离开朝廷。
后来,张位再次进京,拜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当时他与内阁首辅赵志皋相交甚笃,赵志皋年老体衰,而张位精明强悍,实际上很多政事都是由张位进行裁决。”胡啟鹏告诉记者,后来,张位晋升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成为权重一时的阁臣。明朝已废除宰相之职,人们习惯地称他为“相国”。
因“炮制妖书”被削职为民
“最初张位的声望很高,但是在涉入朝政之后,有些人认为他招揽权位、盛气凌人,再加上在用人方面的明显失误,因此在朝中引起强烈的不满。”胡啟鹏说。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给事中刘道事弹劾他奸贪十大罪状,赞画主事丁应泰又揭发日本发兵朝鲜,朝廷应朝鲜之请发兵救援,已是英试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张位力荐杨镐率兵赴朝抗日,神宗听从张位意见,命杨镐经略朝鲜军务。次年,杨镐兵败“丧师”被斥为辱国损威。
张位为此事而受牵连,并诬说他是丧师杨镐的同党,密书往来,杨镐的擢升,是张位受贿而得之。“其实杨镐确实是有才,而张位是一位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为才是举的贤相,并非感情用事。”胡啟鹏说,只不过杨镐曾任过南昌县知县,与张位是旧交。张位上书奏辩一再向神宗表白自己问心无愧。由于用人失察,张位还是受到了停职闲居的处分。
雪上加霜的是,不过多久,御史赵之翰上奏张位是炮制“妖书”——《忧危竑议》主谋。神宗也怀疑他心存不满,最终将其逐出朝廷,亲朋好友也都一一受到贬职或罢免。这是他第三次离开朝廷,并且是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隐居杏花楼藏书10万卷
张位以一介草民的身份,回到了南昌南湖之畔的杏花楼。
“张位虽说是新建县人,因当时新建县治和南昌县治都设在南昌府城内,所以他罢官返乡后就居住在南昌城里。”胡啟鹏说。
其时,张位刚到60岁,作为一个曾经雄心万丈的男人,还不算老。张位想,罢了官也好,就把有生之年,用来著书立说吧。
他在杏花楼中辟出闲云馆,寓“闲云野鹤”之意,以读书为乐。闲云馆有全国各地搜集的孤本、善本10万余卷,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藏书楼。
他素来位高权重,且不时云游各地,为他藏书提供了有利条件。张位每日整理编著古籍,倒也乐而忘忧了。
为了避免再次卷入政治派系斗争的漩涡,张位还在杏花楼的墙上挂上了“四不”、“四宜”的座右铭:“不入公门,不谈时事,不赴公宴,不作诗文;宜寻山问水,宜种树栽花,宜习静讲道,宜酌酒听歌。”
鼓励汤显祖写好《牡丹亭》
张位晚年基本上做到了“四宜”,但“四不”却远未做到,因为他并未停止社会交往。
隐居杏花楼后,张位不时邀请文人雅士,赏玩湖景,浅斟低吟。“他虽是政治家,但十分爱好文艺,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胡啟鹏告诉记者,他周围聚集了众多文人,一起吟诗作文、看戏唱曲,加以曾有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自然成为南昌文坛的魁首。
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就是其中一位。他常往返临川与南昌之间,与张位交游频繁。“汤显祖是张位的得意门生”,胡啟鹏说,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拜张位为师,汤显祖有30首写张位的诗文,他从始至终都非常尊重、敬佩、怀念张师相。张位罢官为民后,汤或陪张“隐居桃花岭,游萧峰”,或陪张谈诗听戏。
汤显祖弃官后,曾到杏花楼与张位讲述《牡丹亭》创作,倾听张师相意见。张位被《牡丹亭》感动,鼓励汤显祖尽快写好剧本。汤显祖回临川不到三个月就写好了,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阳节,适值滕王阁新修落成大典,在张位建议下,江西巡抚王佐大摆宴席,并由海盐戏班王有信在滕王阁首演《牡丹亭》,张位陪汤显祖观看演出。
由于汤显祖对张位的敬仰,在张位去世时,他感怀说“朋友不过宿草,而况大座师最为恩礼者乎?”
明末南昌文人组建杏花楼社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张位在南昌走完了崎岖的一生,至死也没有得到神宗的宽宥。直到天启年间(1621-1627年),朝廷才恢复了他的官职,赠太保,谥“文庄”。
“虽然在仕途上不尽如人意,但张位在当时的文化界却是一位有影响的大儒。”胡啟鹏说,张位罢官后,寄情山水,有不少诗文存世。他曾为家乡许多风景名胜写记撰疏,如《修滕王阁记》、《重修香城寺疏》、《重修云居寺记》等。这些文章以精美的文辞,反映出南昌的人情风物和区域性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权威性、历史性与文学性。
此外,张位博览群书,贯通经史,一生著有《闲云馆集》、《词林典故》、《周易参同契注解》、《问奇集》、《道德、南华、阴符三经解》等数十种作品,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张位是谁,但他对南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胡啟鹏告诉记者,由于张位的影响,直到明末,南昌文人还组建了杏花楼社,在南湖之滨创作切磋,为古色古香的楼院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记者 陈文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