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说说牡丹亭和汤显祖

说说牡丹亭和汤显祖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9.27 点击数:0

【报纸名称】:吉林工人报

【出版日期】2013.09.27

【版次】第04版

【入库时间】20131020

【全文】

牡丹亭在南安,即江西大余县,现在的南安是县城南安镇,而牡丹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划在了梅关镇的地界。

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一代戏剧宗师。汤显祖(1550年—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1583年万历朝的进士。汤是才子,一位集诗人、戏曲的杰出作家,还是一位气节清直的官吏。在中国戏曲史上,他写出了“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而流传后世的当属《牡丹亭》。对于创作,他一贯强调真挚情感的作用,他写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汤显祖是泰州学派的罗汝芳的文门弟子,却属“绝假纯真”的童心。当然他对社会现实,表现出对现实的热情和对道德的关注,以家国天下为终极关怀的目标,以家族道德为天命流行的本质。《牡丹亭》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基本上是当作爱情剧来理解的。它的曲调非常成功,总体风格是轻松诙谐,与现实生活中女性生活息息相关,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不能为常理所拘束的“情”,在现实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回响,这也成了它流芳后世的原因。

汤显祖写《牡丹亭》用杜丽娘的故事,通过杜追求爱情生死不渝,生而死,死而生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评社会对人性的压抑。《牡丹亭》和《西厢记》是两本交相辉映的爱情剧,在中国戏曲史上留下了浓抹色彩的一笔。(赵小可)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