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为何号“若士”
【作者】 杨友祥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9.03
【版次】第三版(时事?视觉新闻)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明朝大戏剧家汤显祖,字又仍,号若士。汤显祖的这个别号,有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 万历五年(1577)对于汤显祖来说,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一年。 这一年,汤显祖与结发妻子、东乡人吴氏生的长女元祥(4岁)和次女元英(2岁)不幸先后早殇。这一打击实在太大了,以致他饮泣滴血写下了《哭女元祥元英》诗:“徒言父母至恩亲,叹我曾无儿女仁。隔院啼声挥即住,连廊戏逐避还嗔。周星并是从人乳,四岁何曾傍我身。不道竟成无限恨,金环再觅在谁人?”爱、恨、悔、痛,溢于言表。所幸的是,这年汤显祖纳的妾赵氏为他生下长子士蘧,多少使他内心得到些许抚慰。 然而,屋漏偏逢连天雨,船破又遇顶头风。这年京试,汤显祖意外地落第了,这个打击简直是致命的。因为他的落第并非自己文才不行,而是科场腐败造成的。当时汤显祖的文名享誉海内,宰相张居正就让张居谦去拜访汤显祖和他的好友沈懋学,并请他俩见见宰相。张居正这样做并不是重视人才,而是别有用心。他想笼络汤显祖、沈懋学,要他们帮忙,以便让自己的二子嗣修能中个榜眼,并承诺让他们中状元。汤显祖性格耿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坚决地拒绝了,而沈懋学则带文章去见了张居正。结果,沈懋学中了状元,嗣修中了榜眼,汤显祖榜上无名。返家后,汤显祖闭门不出,极其苦恼。家人劝说无效,让赵氏带士蘧去安慰。汤显祖见到爱子,虽然有些欢欣,但仍是闷闷不乐,这时只好请九十高龄的老祖母魏夫人出面了。汤显祖对祖母是有特殊的感情的,因为他的母亲吴氏多病无法亲自抚育孩子,祖母便代替了他母亲的责任。祖母身体健康、知书识礼,汤显祖在她的抚育下不但成长很快,而且他的衣食住行和学习交友都由祖母照料得无微不至,甚至汤显祖十多岁了还要枕着祖母的胳膊就寝。年高的祖母当然希望孙儿金榜题名,为自己脸上争光,当她知道孙儿落第的隐情后,不但没有责怪孙儿,反而赞扬他秉持汤家家风、不阿谀权贵的做法。然后祖母就带孙儿到城内外风景点去游玩去说故事,待孙儿心情好一点了,祖母拿出一册书让他阅读,说是可以消愁解闷。汤显祖在祖母的关心下,心情得到调适,情绪恢复正常了,他依祖母之言拿着书本进了书房。 汤显祖一看封面,苏东坡三个字吸引住他的眼球。苏东坡是汤显祖崇拜的北宋文学家,这个偶像的书不能不读,于是他便仔细地看起来,尤其对书中一篇题为《广利王召》的文章爱不释手,反复阅读。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寓言故事。苏东坡照例喝了几杯酒,醉意朦胧中睡着了。这时,一对虾兵蟹将来叫醒他,要他速去见海神广利王。来到水晶宫,广利王热情地摆设酒宴招待苏东坡。广利王高举盛满琼浆玉液的酒杯敬他,还说是能请到人间诗仙,真是本王的荣幸,并要他赋诗助兴。苏东坡见水晶宫豪华、酒宴丰盛,也诗兴大发,当场作诗一首抒发胸臆。水晶宫百官听了,无不翘起拇指赞美苏东坡才思敏捷、诗意豪放,是难得的佳作。这时宰相鳖相公站起来,撇撇胡须,横挑鼻子竖挑眼硬说诗里有犯讳之词。广利王一向对宰相言听计从,也不分青红皂白,转脸就对苏东坡发龙庭之怒,要狠狠地惩处苏东坡。苏东坡一看情势不妙,赶紧退出水晶宫,并叹息道:“到处都是鳖相公坏事!”
看到此处,触动汤显祖心怀,他丢下书,一拍书案,大声说:“确实是鳖相公坏事!”祖母及家人听见书房里有非常响动,都来看个究竟。汤显祖见状赶忙解释,说自己只是被书中所写感动而已。家人退去后,汤显祖对祖母说,这个“海神”的故事很有意义,他一定要牢记,因此自己想用“海若”为别号,以示不忘历史教训。在庄子的文中曾把海神称为“海若”,祖母当然赞同。于是汤显祖就借“海若”之意了,自号为“若士”了。
杨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