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汤显祖”重返涠洲岛

“汤显祖”重返涠洲岛

作者: 出版日期:2013.05.17 点击数:0

【作者】

【报纸名称】:北海日报

【出版日期】2013.05.17

【版次】第07版(北海作家涠洲采风专版)

【入库时间】20130630

【全文】

“汤显祖”在涠洲

春日,我又重游涠洲岛,来到鳄鱼山上,一个巨大的汤显祖雕像突兀眼帘,他身着长衫背靠山崖,面朝大海,侧对斜阳,右手持着书籍,双目眺望远方,颇有超脱尘世的气度和戏剧大家的神韵。塑像下刻有《阳光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寄郭廉州》诗文。喔,400多年后,这位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又重返涠洲岛了。我感到异常惊奇,无比欣慰,无限感慨。

汤显祖万万没有想到,几百年前曾在这里看到这个人烟稀少的孤岛,在21世纪的今天,却变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海岛”。汤显祖在涠洲岛上的出现,为“中国最美的十大美岛”之一的、全国最大的火山岛增添了浓厚的色彩,大大地提升了涠洲岛的旅游度假的文化品位。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重返”涠洲岛,又成为涠洲岛上又一别致景点。我默默地伫立在“汤翁台”前,凝视着气宇轩昂的汤显祖,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汤显祖登上涠洲岛的画面……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此刻,汤显祖正乘着小船在大海中徐徐行驶着,他就像一只落队离群的孤独的沙鸥在广袤的天空中任意飘浮着……

16世纪90年代初,是年42岁的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因不满朝廷腐败,官场黑暗,反抗权贵,被贬到雷州半岛徐闻县当典史。

那是一个夏日的下午,汤显祖在被贬乘船前往雷州半岛的途中。沿途上,汤翁一直心情沉重,孤寂烦闷,凝视着远方在冥思苦想……蓦地,茫茫大海的包围之中,一个海岛突兀出现在他的眼前,他感到十分惊奇。哦,那不是做梦吗?汤显祖踏上了这个人烟稀少的海岛。此时,金色的阳光照射在环绕海岛的那片礁崖嶙峋、层层叠叠的涠洲廓的山崖上,岛上的风景色真美。海风一阵阵吹来,清爽宜人。走上海岛,只见岸边尽是千奇百怪的火山礁石,岩层巧夺天工,蔚为壮观。晶莹碧逸的山泉从山崖上不停地滴下,汇成一道道纯净、清澈的小溪向岛中绿色的植被缓缓流淌。汤显祖沿着清晰见底的小溪向岛中走去。但见岛上树木郁郁葱葱,蓬勃生长的仙人掌在岛上的荒沙中,田埂边,岩缝里谡谡而长,开着橘黄色的鲜花和结满紫色的幼小的果子。眺望远方,三三两两间简陋的草屋稀稀疏疏地分布在海岛之中。这里居住着憨厚、朴实的渔民,他们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以耕种作为补充。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他们与世隔绝般自得其乐,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但见他们的屋前屋后,一棵棵香蕉树倒挂着串串密麻黄熟的香蕉;婆娑成荫,枝繁叶茂的菠萝蜜树上,一个个硕大的木菠萝缀结在树干及树枝上,令人垂涎若滴……那不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或人间仙境吗?汤显祖完全被突兀眼前这个美丽的海角吸引住了,陶醉了。顿时,官场的纷争,仕途的失意,上疏遭贬等心中的郁闷与烦恼被大自然清洗冲刷掉了。于是,汤显祖对广袤的大海中包围这个难得的美妙的海岛产生了兴趣,探问得知此岛名曰:“涠洲。”“涠洲”其名首见晋(刘歆期《交洲记》),“涠洲”意为“海洋包围陆地”明朝政府参在涠洲设海防游击,兼守珠池,驻军队岛上,并定名为“涠洲岛”。

此时,夕阳向大海坠落时那抹殷红尽情倾洒在海岛岸边的那片山崖的涠洲廓上,此人间仙阁的景色美极了。壮哉,美哉!于是,涠洲仙境引发汤翁诗兴大发,便欣然挥毫疾写,诗云:“春县城犹热,高州海似凉。地倾雷转侧,天入斗微茫。薄暮游空影,浮生出太荒。乌艚藏黑鬼,竹节向龙王。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气如虹玉迥,影似烛银长。为映吴梅福,回看汉孟尝。弄绡殊有泣,盘露滴君裳。”

顷刻间,一首气吞长虹,气势恢弘题为《阳光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寄郭廉州》的五言诗倾泻而出。

才华横溢的汤显祖却怀才不遇,不但没有得到重用,反遭排斥贬谪之身来到涠洲,但他心胸坦荡,胸怀淡泊,尽管心存郁闷,却没有为之而沉沦,萎靡不振。在他的诗中,对美丽的南珠,对历史盛传明珠南珠的故乡大加称赞。如“交池县宝藏,长夜发珠光……”又如,他对汉代在合浦任太守的孟尝清正廉明,体恤珠农,使流落到越南等地的珍珠又回到合浦,他对孟尝的“珠还合浦”的功德拜服不已。他一直都在效法孟尝,做个廉政的好官的愿望,于是诗中便有:“为映吴梅福,回看汉孟尝”之句。当然,汤翁在诗中更多是对景色瑰丽迷人,宛若人间仙境,四季如春的涠洲的赞美。如“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

就这样,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为美丽旖旎的北海,为人间仙境的涠洲岛留下了这首难得的、珍贵诗篇。

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江西临川人。汤显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死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活了67岁。历史很凑巧与相似,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汤显祖晚生14年,但与汤翁死于同一年,他们两人都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戏剧大师。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汤显祖34岁考中进士,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由南京詹事府主簿改官南京礼部祭司主事。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因上疏抨击朝中当政大臣,被贬谪到雷州半岛徐闻县做典史。

汤显祖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明王朝的统治黑暗,政治腐败,明神宗皇帝昏庸无能,在位近50年,就有20年不理朝政。汤显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辈都是封建文人,没做过大官,没有功名。汤显祖从20岁就参加科举考试,可直到34岁才考中进士,之所以屡次名落仙山,就因为他秉性刚直,不肯阿附权贵。

由于汤显祖祖辈等没人做过大官,尽管他才华超众,抱负满怀,在封建王朝腐败的统治势力下,只能是怀才不遇,不被重用,屡遭排斥。汤显祖被贬到雷州半岛后,在万历十九年(公元1593年),汤显祖被调任浙江遂昌知县5年后,弃官回到江西临川。这时他49岁,从此经历了人生挫折,受排斥打击等坎坷的汤显祖闭门不出,在这18年间里,汤显祖一直在家读书写剧本。汤显祖一生共写了5部传奇戏剧。分别是《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其中《还魂记》就是明代著名的戏剧《牡丹亭》。在《牡丹亭》中,汤翁通过杜丽娘形象表现了“情”与“理”的冲突,反映了反礼教,反理学的情绪与强烈要求,歌颂为争取合理的正当生活愿望而奋不顾身的坚持精神和执著态度……

400多年后,汤显祖又“重返”涠洲岛?原来是人们在涠洲岛鳄鱼山景区上树起了一个气势恢弘的汤显祖巨型雕像。该雕像由国内著名雕塑家邓乐教授参与雕塑方案及创作设计,完成了由紫铜板和钢材的“汤翁台”大型雕塑。今天,当你登上涠洲岛,在鳄鱼山景区半山腰平台处,你可看到惟妙惟肖的雕像汤显祖。

我思忖,得天独厚,自然天成火山海岛美貌出众,使涠洲岛风生水起,引来源源不断的旅客;随着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重返涠洲岛,将吸引愈来愈多的游人蜂拥而至……

超凡脱俗的汤显祖卧躺在鳄鱼山的半山腰上,他背靠山脊,面朝大海,气度不凡,仿佛在说:“我梦牵魂绕的涠洲岛,我终于回到你的怀抱了!”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