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汤显祖“亲密接触”
【作者】 杨新元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2.08.24
【版次】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杨新元
古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遂昌虽然地处偏僻,但因为是“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曾主政和《牡丹亭》的酝酿创作之地,所以名闻遐迩,一直以来就是中外汤学专家、学者寻访遗迹,搜集史料,进行各种形式研究活动的地方,也是我早就心仪之地。今年上半年,我到遂昌出差,一到下榻的宾馆,放下行李,就直奔汤显祖纪念馆,以了却自己心中的夙愿。
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力宇的引导下,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七拐八转来到了位于县城妙高镇北街四弄的汤显祖纪念馆门前。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古朴典雅,气宇不凡。纪念馆于1995年4月建成,总面积约900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后园三部分组成。馆内陈列内容丰富,主要介绍汤显祖生平、在遂昌当知县的政绩,以及他的艺术创作成就等。馆长谢文君已在门等候,一位40开外的女士,彬彬有礼。她领着我们走进大门,与中国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亲密接触”。
此刻,我站在前院,细细打量着纪念馆。初春的阳光,暖暖地照着这幢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我看到,院子坐东朝西,正门为三间四柱重檐牌门,牌门两侧围墙上建有四个花窗,分别表现汤显祖的主要剧作《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的戏剧故事,为整个大院平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氛。院内当中通道两边植花木、草坪。庭园一侧遍植翠竹松柏,汤显祖的半身铜像就矗立其间。草坪一侧立有毛泽东手书的《牡丹亭·惊梦》唱句碑一座:“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也,忒看的这韶光贱。”字迹苍劲有力,龙飞凤舞,令人叹为观止。
馆舍为五间前后天井厢房式楼房。中堂挂汤显祖画像。中堂前柱上是徐朔方先生题写的楹联:“逝者如斯夫江山代有才人出,南风之薰兮千古谁与伯仲间”。中堂内柱上的楹联是:“万古传奇千秋诗曲绝唱还魂传世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长留遗爱在平昌”,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汤显祖的艺术成就和百姓碑。两边房间都辟为陈列室。谢馆长告诉我,汤显祖纪念馆现在已成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会将“中国汤显祖研究会”的牌匾授予遂昌,这标志着中国汤显祖研究会正式落户遂昌,使遂昌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学研究中心。
我在一间间陈列室内细细浏览,有关汤显祖的事迹如过电影一般,在我眼前掠过。
据明史记载,汤显祖(公元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26岁那年,他刊印第一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未传),第三部诗集名《问棘邮草》。28岁时,他与友人合作创作第一部传奇《紫箫记》,但未完稿,10年后改写为《紫钗记》。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他34岁,这一年中了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他曾师从罗汝芳读书,罗是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这一学派承继了王守仁哲学思想中的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加以发展,又称“左派王学”。这个学派抨击程朱理学,反对束缚个性。万历年间“左派王学”的最突出代表人物是李贽,汤显祖与他是挚友。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他创作的《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在戏曲史上,他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窃以为,汤显祖最令人敬佩的,还是他那高尚的人品和忧国忧民之心。他刚正不阿,蔑视权贵,敢于为老百姓说话。公元1591年(明朝万历十九年),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百姓生活疾苦,就愤而上书《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此举竟触怒了皇帝,一道圣旨就把他放逐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贬为典史。一年后遇赦,才内迁任遂昌知县。
在遂昌,汤显祖一任五年,留下了很多佳话。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主张“去钳剭(杀戮),罢桁杨(加在脚上或颈上以拘系囚犯的刑具),减科条,省期会”,建射堂,修书院。有时下乡劝农,常年则与青衿子秀切磋文字。这种办事为百姓的作风,终于使遂昌这块僻瘠之地大为改观,桑麻牛畜都兴旺起来。也许,他是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理想王国了,在上述善政之外,竟然擅自放监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元宵节让他们上街观灯。他为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无顾忌,却让他的政敌抓住了把柄,待朝廷的考核官员一到,他们就出来暗语中伤。公元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听说朝廷又将派税使来遂昌扰民,终于不堪忍受,便不待别人攻击,给吏部递了辞呈,也不等批准,就扬长而去,回到家乡。我想,这种耿直刚正的性格,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何其相似!家居期间,他开始还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然一直无人关心他,后来就逐渐打消了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他的剧作不但为中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远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我们在谢馆长的引领下,走进后院时,顿觉眼睛一亮。后院虽然不大,却环境清幽,景色宜人。院内假山池塘,亭台楼榭,布置得十分雅致。此时已近下午三时,西斜的太阳,将金色的阳光洒在飞檐翘栋的戏台上,戏台前面的莲花池内,几朵红色的莲花开得正艳。我坐在靠墙边的椅子上,静静地看着戏台前悬挂的“姹紫嫣红”匾额。微风吹来,十分惬意,眼前的戏台上竟幻化出昆曲《牡丹亭》演出的美丽画面,耳旁似乎传来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悦耳唱腔,不禁心旷神怡,一时不知今夕为何年,有飘飘然之感。同行的朋友,也一个个陶醉在这环境优美的艺术天地里。
谢馆长还请我们到她的办公室品茗,向我们介绍这些年遂昌县为建设汤显祖纪念馆所做的各项工作。离开纪念馆时,夕阳西下,回望沐浴在春日阳光里的纪念馆,更感到古朴典雅,充满了艺术气息。我想,汤显祖为了老百姓愤而辞官,对汤显祖个人来说,他失去了做官的前途,可能是不幸的;而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因此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这又是不幸中之大幸。
显克微支说:“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汤显祖也是一个懂得从人生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珠宝的人。中国当到知县的官员,明代以降不知有多少,大多昙花一现,过眼烟云,早就黄土一抔,默默无闻。而汤显祖,却用自己的创作才能,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牡丹亭》等作品400多年来长演不衰。而他自己,也英名长留人间,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艺术长廊里闪耀着不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