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慷慨”汤显祖
【作者】 马玉亮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7.08.24
【版次】
【入库时间】20130710
【全文】
汤显祖生在明朝政治极端腐败的时代,君昏臣暗,官宦勾结,士大夫寡廉鲜耻。严嵩当权时,臣僚30多人拜其为干爹。而汤显祖从政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敢于藐视权贵;在戏剧艺术上,独树一帜,绝不媚俗,保持了人格尊严和艺术尊严。明史称他“意气慷慨”。
汤显祖少有才名,12岁就写出有名的“乱后”诗。宰相张居正两次笼络汤显祖,让他帮助其儿子张嗣修“鼎甲及第”,也让汤显祖“科甲”。汤显祖却两次严词拒绝。因此,汤显祖也两次会试“落第”。直到张居正死后,汤显祖才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小官,又因不肯俯仰随人,被贬被谪。
汤显祖官场失意后,隐居故里,从事创作,写出了中国戏剧史上的扛鼎之作《牡丹亭》。时人吕玉绳为迎合昆腔,将汤剧任意改动。对此,汤显祖义正词严地声明:“《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往人家搬演,俱宜守分,莫因人家爱我的戏,便过求他酒食钱物。”
在世风日下的大环境里,在名利场中,一不畏权势,二不为声名和金钱诱惑,能始终保持人格尊严和艺术尊严,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有哲人说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代代“民族的脊梁”,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