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无锡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3.03.10
【版次】第B02版(太湖掌故)
【入库时间】20130330
【全文】
肖栋全
距今400多年的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年),江西临川人汤显祖(1550-1616年)中了进士,在南京任太常博士。其时,苏南一带遭受水灾,并发生大疫,朝廷下发了救济款,却被一些权臣贪污了。汤显祖与无锡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从甚密,便来到了无锡,想查明真相。一天,他坐船到五里湖访水情,船至五里湖南岸,被一座突兀横卧在那里的山峰深深吸引了,顿时,诗情勃发,赋诗一首,诗曰:
横山断尾若龙蹲,烟雨平芜势独尊,日暮花溪泛桃水,太湖西去有双门。这首诗中的“横山”即是今雪浪山的旧名。诗人观赏着这座雄伟耸立的山体山貌,觉得好似藏起了尾巴盘踞着的一条苍龙。今天,我们倘若站在长广溪大桥上,身处当年诗人站立的地方,倍感他的比喻“龙蹲”,多么惟妙惟肖。
这首诗的第二句,是诗人进一步对雪浪山的赞赏,雪浪山在烟雨笼罩中,气势非凡,正如“山在虚无缥缈间”。山脚处水面上漂浮着的绿萍、碧苇,给这里营造出清幽宁静的境界。再与周围的山水相比,是出类拔萃的了,因此,诗人给了“独尊”的评价。
第三句中的“花溪”,指长广溪。阳春三月,日落时分,长广溪两岸盛开着桃花,满溪盈盈的春水,人称桃花水,在夕阳余辉下泛起绿波,呈现着浓浓的诗情画意。最后一句是写实。“太湖”,即指五里湖,当
时五里湖泛指太湖,诗人关注着五里湖的水文情况,当他了解到无锡先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辟了一南一北的吴塘门、独山门,使五里湖水与南太湖、梅梁湖水连在了一起,互惠互济,发挥着排涝灌溉的水利作用,诗人十分钦佩,便把那里称之谓“双门”,加以肯定。
这短短的四句诗,把横山(雪浪山)、花溪(长广溪)、太湖(五里湖)的旖旎风光尽现眼底,形象生动,语音优美,造意含蓄,不失为难得一见的咏叹无锡滨湖的一首好诗。
汤显祖回到南京以后,脑子里依然涌现着无锡滨湖美丽风景,又写下了一首《武进途中》,记录了他在今无锡太湖边的马山游览的情景。诗曰:
迎春乡曲影晴湖,苦竹西青接伴奴。总为游人俊鞍马,贪看忘落髻心珠。诗中所指的“迎春”,即是今天的马山旧名,诗人在明代万历年间游马山时,马山尚属武进迎春乡。第二句中“苦竹”、“西青”、“伴奴”,都是马山的地名,有的地名至今还在沿用。后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当时只顾骑在骏马上仰头到处观赏美景,连自己掉落了头顶髻心上装饰的玉珠也没察觉。可见诗人在马山的游览是何等的投入,处于忘我的状态。
史载,汤显祖这次外出察访民情,得知了贪官污吏的一些劣迹,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抨击时弊,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向朝廷如实上疏,结果,忠言逆耳,激惹奸党的不满,对他进行了陷害,汤显祖被贬到荒凉的南海雷州半岛,在小小的徐间县做个小官吏。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壮志难酬的汤显祖终于辞官,回到故乡江西临川,全身心投入他心爱的戏曲创作,在这年年底,他整理编写完成了多年心血结晶《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此也成为了他
的代表作。这时他境遇穷困,但仍笔耕不止,他用自己一生的痛苦,愤慨和不平,熔铸在自己的作品里,在家居十八载的这段时间里,著作了《玉茗堂全集》(又名《临川之梦》)等戏曲,这些富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汤显祖终于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大师,列入了世界文化名人榜。
今天,汤显祖大师给我们无锡留下的不仅是这二首诗,还留下了他的高尚风范,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