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梦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9.01.19
【版次】第04版(副刊)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一部《牡丹亭》,曾让多少人为之倾倒!《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走过梨香院,听墙内歌声婉转:“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流下泪来。江西娄江俞二娘,嗜读《牡丹亭》,蝇头小字注其侧,幽思苦韵感其词,结果惋愤而终。杭州女伶商小玲演《寻梦》,唱至“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着个梅根相见”,哀恸不已,竟倒台溘然而逝,香销玉碎。
戊子秋,应友人相邀去浙江遂昌。当天,我们便去寻访汤显祖的足迹。
汤显祖在明神宗朱翊钧的年代当了五年遂昌县令。明神宗为搜括民脂民膏,逼令各地开矿淘金,并派太监督办,遂昌也不能幸免。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汤显祖曾在遂昌金矿实地查勘,觉得开采条件恶劣,随时有崩塌的危险,作《感事》诗云:“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并向朝廷奏表建议关闭金矿。奏表不准,汤显祖随即弃官回乡。第二年,金矿果然发生岩崩。《遂昌县志》称:“石崩,毙百余人,寻奉诏报罢”。
这个开挖于唐朝,历经宋、明的古金矿,如今是国家矿山公园之一。我们乘着旅游小火车在地下坑道里隆隆前行,窗外,黑乎乎的一片,时而有灯光闪烁。望着依稀可见嶙峋岩石,我想象着大戏曲家在矿井中踏勘的情景。
小火车在明代金窟门口停了下来。拉开车门,古金矿最底端的巨大矿洞,让我震撼。如此巨大的工程,古人用烧爆法开挖,在体现不凡智慧的同时,又浸淫了多少的血汗!当年的矿难场景今仍在,望着灯光下七零八落的模拟白骨,我在谴责明神宗贪婪暴虐的同时,更觉汤显祖作为地方官的伟大。这种伟大体现在他在黄金白银面前的清正,更体现在他敢在昏庸的朱翊钧面前说“不”!
对照当代的地方官,如果都有汤显祖的这种清明,小煤矿的矿崩事件、石家庄的三鹿奶粉事件……就一定会少许多,对执政为民还是执政唯上的认识,也必然更清醒。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汤显祖纪念馆,那是城北的一座三进小院。在瞻仰汤显祖作为戏曲家伟大的同时,感受着他作为县令的“仁政惠民”。汤显祖兴教办学,劝农耕作,惩治豪强,灭虎除害,受到老百姓的普遍爱戴。他“五日一视事”,常在山野村头,与采桑的、采茶的、耕作的农民交谈,了解百姓疾苦。最难忘的是汤显祖的“除夕遣囚”、“纵囚观灯”。汤显祖在遂昌5年,与遂昌士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弃官回乡后,遂昌人经常到临川探望他,他也不时书信问候遂昌士民。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遂昌县令缪之弼主持在县城建“遗爱祠”,为纪念汤显祖。现在“遗爱祠”门墙犹存。
走出汤显祖纪念馆,我不由想,文人当官本可以当得很好,白居易、苏轼、韩愈,只是好景都不长。混沌的官场容不下他们的清白廉正。也正因为他们与尘世的格格不入,才有了他们的一篇篇不朽诗文。汤显祖在他的“临川四梦”中鞭挞着世事的丑恶,构想和憧憬着“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的太平盛世,和“平原麦晒,翠波摇翦翦,绿畴如画”、“月明无犬吠黄花,雨过有人耕绿野”的良辰美景。
汤显祖的梦,我们今天仍向往着。
(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楼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