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遂昌金矿
【作者】 周兴彪
【报纸名称】: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县 金矿 黄岩 黄铁矿 万历 矿坑 浙江省 黄金 神宗
【出版日期】2005.12.01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汤显祖在遂昌期间,留有《寄吴汝则郡丞》、《戏答无怀周翁宗镐十首》、《感事》、《遂昌新作士城碑》等大量有关遂昌金矿的诗文。$$遂昌银坑山金银矿,古代以采银为主,该矿最早可追溯到初唐时期已被发现并开采,当时,主要为民间开采。北宋元丰年间,已开始官办,矿区已达到相当大的生产规模,称“永丰银场”,到了元、明两代继续开采并时开时废。早在万历十二年,神宗皇帝就欲在浙南开采银矿了,受到大臣们的反对而未实行。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太监曹金任江浙矿使前往浙江。二十五年春到达浙江主产区遂昌,督办银矿坑冶,并虚报矿坑七十三处,勒逼时任遂昌县令的汤显祖复开黄岩坑矿硐。汤显祖先令人“先辇水役徒数百人,增车至一百三十五辆”以排除矿坑内的积水。“车戽三年,杳无底绩”(《醯鸡斋稿》明·项应祥),汤显祖对此深感担忧,在《寄吴汝则郡丞》中说:“搜山使者如何,地无一以宁,将恐裂”(原注:时有矿使至,将皇帝派来的矿使作“搜山使者”。)他又在《戏答无怀周翁宗镐十首》之四中,对朝廷的矿政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平昌金矿浸河车,曾道飞烧入用佳。中使只今堆白,衰翁几日试黄?”。在矿使的逼迫下,他不得不组织复开黄岩坑。当时全遂昌县仅13000余人口,其中青壮年不足5000人,而仅排除黄岩坑积水就需几百人连续工作数年。由于矿体下降,深度增加,采矿难度增大,安全系数低,生产成本太高,再加上汤显祖得罪了一些权贵,仕途不利,以及子女夭折等一些打击,他本来已无意继续留在遂昌,加上矿政暴虐人力物力不堪重负,遂于是年底赴京上书后请长假告归。《感事》一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此时的愤怒之情:“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将矛头直接指向神宗皇帝朱翊钧,表明他已下定决心与当政者决裂。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初三,汤显祖在扬州和闻讯赶来挽留他的遂昌士民代表相见。后回到遂昌,住在城外。移交完公务,即于四月中旬离任回乡。$$汤显祖走后,黄岩坑还继续排除矿坑积水,至万历二十七年仍未彻底疏干。后因无利可图,大塌方又造成了重大伤亡,项应祥(遂昌籍)等一些士大夫纷纷起来反对开矿,神宗皇帝才不得不同意黄岩坑“报罢”。万历三十五年,汤显祖应邀作《遂昌新作土城碑》“境旁数矿,近诏止采,盗亦时时有之。”此后,境内有小规模的盗采活动仍未停止,但黄岩坑遂湮没无闻。在清代各时期县志均转录明崇祯县志注明“已绝”。这是有关汤显祖与黄岩坑矿业活动最翔实的记录,就连当地治岭头村族谱也丝毫没有记载着当时采矿冶炼等一些文献,只留下官铺湾、官路廊、太监府等遗址,证明当时的一些官员到这里视察过采冶金银矿的工艺流程。与此同时,也留下了一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如:金婆婆与银婆婆、银婆带路、金岸等等有关金矿的传说。$$约在公元1800年,福建商人发现治岭头硫磺矿,即采运少量矿石回乡试炼,结果优于其乡所产。遂购运炼磺的主要器具———陶罐来矿区从事采炼,清光绪《遂昌县志》记载:“硝磺出于东乡土人,俱于治岭头采取,取石熔之,其液流为磺,共渣再烧为矾红。”民国22年(1933年),治岭头村民周普等人创办遂昌县美富硫磺厂,后由浙江省建设厅接办,改名浙江省遂昌县硫磺采炼厂。同时,民间有小规模的采炼硫磺,一直至1954年结束,此后被国营遂昌黄铁矿接管。$$1965年,浙江物探大队发现黄岩坑银坑山老矿硐遗址,位于濂竹乡治岭头村银坑山三分之二高程的半山腰,在海拔580—670米。距黄铁矿采区200米左右,硐内积满静水,曾用200/40往复式水泵边抽水6个月之久,水位仅下降47米。1978年,500平硐和古采区最底部贯通,近10万立方米的积水喷涌而出。后经实地勘查,硐口狭小,仅容一人曲身出入,古采区垂直深138米,东西长150米,中间分5个采区,段高20~30米,有3个平巷,4条斜巷,2个竖井,4个斜井。尚保留部分堆积废石的平台和不规则的矿柱。硐内尚遗留有当时用烧爆法开采工艺所形成流水线型的采掘面残迹和生产上用的木制龙骨水车,还有刻着“官”字木桶、砖砌通风管、灶头和5立方米的杉木,生活上用的蓑衣和瓷碗碎片等物。此外古采区内还发现两具古代矿工的骸骨。从老硐的整个结构来看,采矿是由上而下进行。古代矿区识矿能力很强,对矿体分布也较了解,始终沿着富矿脉进行开采。据地质推算采空区约8万立方米,已出矿石约35万吨左右。$$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古人是用“烧爆法”和“灰吹法”进行采矿和冶炼的。但现在还留下很多谜,如:①当时黄岩坑主要是金银共生矿,其中的那些黄金去哪里了呢?②黄岩坑这深山老林里怎么知道有宝藏呢?③用什么方法将金银分离?如何冶炼?矿石用什么方法运出硐外?等等有许多之谜让人们去解。$$遂昌金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遂昌金矿)的前身是1954年11月衢州专署工业局决定筹建的地方国营遂昌黄铁矿,1955年1月正式成立。1965年10月,并入衢州化工厂,改名“衢州化工厂龙游黄铁矿遂昌矿区”。1976年7月,改名“浙江省遂昌金矿”。金矿成立后逐步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亿多元资产,占地面积76.53万平方米,探采区域29平方公里,集采、选、冶于一体,日处理原矿450吨的现代化现金矿山企业。并跻身于全国黄金骨干矿山之列。到目前为止,共累计生产黄金14000公斤。主要产品有国标1#金、2#银、氰化亚金钾和多种规格的大小金条、金质银质纪念章、黄金摆件等等金银系列产品。$$今年5月,遂昌金矿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一些古老神秘的人文遗址,并以“探千古黄金谜,圆往昔黄金梦”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向游客开放。今年7月中旬,遂昌金矿、遂昌县国土资源局、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向国土资源部申报国家矿山公园,在北京评审会上,遂昌金矿以85.19的高分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成为我省唯一一家申报并通过国家级评审的矿山公园项目。并为今后的“黄金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国家矿山公园申报书》2005.8$$ 《遂昌金矿矿志》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