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汤显祖在青云峰

汤显祖在青云峰

作者:杨友祥 出版日期:2009.07.23 点击数:0

【作者】 杨友祥

【报纸名称】:抚州日报

【出版日期】2009.07.23

【版次】第三版(时事?视觉新闻)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青云峰是古时抚州城区五座山峰中的最高者(其余为天庆、香楠、桐林、逍遥等四峰)。这里,山岭逶迤、林木萧森、民居稀少、亭阁可登,远望灵谷瑶湖辉映,近看抚河三市如烟,风景特别美好,吸引着不少文人骚客登临赋诗。在这里,宋朝曾巩、董居宜等有诗纪游,元朝虞集等有诗怀古,明朝汤显祖、邱兆麟等有诗述怀,清朝李来泰、胡亦堂等有诗留念。而在这些人中,明朝戏剧大家汤显祖不但有关诗作较多,而且还在青云峰发生过一段改变人生的故事。 明朝万历五年(1577),28岁的汤显祖第三次京试落第,心情郁闷的他到青云峰游玩散心。坐在青云亭上,看远景观近物,都是难如人意,他于是写了《青云亭上作》一诗。诗中“南郭坐来清,西山几时爽”及“故物岂重来?幽人自兹往”等句子,表达了他彷徨无措的心境。为什么会这样?这与汤显祖的祖父和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冀有关。汤显祖的祖父是个热衷求仙慕道的隐士,他屡屡劝告显祖放弃功名,专心学道。而汤显祖的父亲是个严厉却又有一股救世侠气的人,曾捐粮万担赈饥、一掷千金修桥。他经常教训显祖要公正刚直、为百姓办好事。现在又落第了,是“遁世”还是“入世”,汤显祖内心实在很矛盾。 就在这时,汤显祖遇见了一个采药的人,于是跟他攀谈起来。那采药人也很健谈,歧黄之术、炼丹之方,谈得玄机四伏、神乎其神。然而深入交谈之后,采药人还是说出了自己采药的艰辛和生活的困顿。这使汤显祖意识到,遁世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生在世,为自己也为别人活着是最重要的。于是他辞别采药人,心情愉快地回家了。第二天,汤显祖再次来到青云峰,却没有遇到采药人,惋惜之余,他写了《峰下示采药客》一诗:“朝登青云峰,暮宿青云馆。平生识艺薄,并是浮情懒。清明无著书,寒食多神散。但问丹铅术,未暇金银管。登临颇尽适,交襟并儒缓。笑语林间寂,白云松上满。南来川气长,北去山颜短。冲光岂无毓?玄微庶兹缵。寄言采秀人,未便风华断。”诗中回忆了与采药人的短暂交情及自己的感受,最后善意地告诉那个采集花草药材的人(采秀人),不要让自己的风采才华在平庸的生活中断送掉。汤显祖就这样用诗歌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要继续努力、实现人生理想的决心。 第二年正月,汤显祖又到青云峰游览,写下了《正月晦青云峰晚望》一诗。这时,他的诗句清新活泼,景物描绘生动传神,可见心情再不犹豫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今日反东??,生涯从耜刃。”意思是说,我现在要像农夫一样回到东边的田野,拿起磨好了的耕作农具,辛勤耕耘了。虽然汤显祖认真地准备科考功课,但万历八年的京试,他又遇到与前次相同的情况。前一次,宰相张居正想让自己才学平平的第二个儿子中榜眼,答应让汤显祖中状元,条件是投靠他门下,汤显祖因铮铮傲骨没有做这笔交易而名落孙山。这一年,宰相张居正想把自己的长子和三子推上龙虎榜,派人当面向汤显祖许愿,只要你为我儿张扬学名,保你中状元。汤显祖照例桀骜不逊地顶回去了,因此再次落第。但这次汤显祖只有对科考腐败的愤恨,并没有半点灰心。他打起精神,顽强地不停地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上拼搏奋斗。功夫不负有心人。万历十一年(1583)三月十八日,汤显祖终于考中进士,这时,他已经34岁了。 人生总有关节点。汤显祖在青云峰的际遇告诉我们,在紧要的关节点上,只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上,不言放弃,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杨友祥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