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谭纶的头颅

谭纶的头颅

作者: 出版日期:2010.12.04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临川晚报

【出版日期】2010.12.04

【版次】第15版:拟岘台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

●陈青峰(抚州)

小时候听祖母讲谭纶的故事,很多情节都模糊了,惟独谭纶那颗五斤四两的金头,却记忆深刻。可能是故事的惨烈和金头的贵重,才使人不能忘怀。

一开始祖母是这样讲述的:我听你曾外公讲,宜黄有个人叫谭纶,在朝廷做大官,因遭奸臣陷害,辞官归里。有一次,他叫家人到京城去打探消息,临走交待说:“如果是喜讯,你就骑马慢行,如果是凶讯就快马加鞭。”家人领命而去,谭纶天天站在家乡的山上眺望。家人到京城时,得知了皇上对谭纶大加赞赏、加官晋爵的喜讯,恨不得早点把消息传给谭纶,在回家的路上,便快马飞鞭而来。谭纶远远地看见了,以为皇上要降罪于他,便当即刎颈自杀。这个因误会引发的惨剧,当然让人痛心,皇上知道后也是叹息不已,便命人仿照谭纶模样打制了一个五斤四两重的金头,作为陪葬。

显然,这仅仅是故事而已,其编造的套路,一眼便知,虽然实有其人,而事情却并没有多少真实性。但是,几十年以后,当我来到宜黄县时,又从众多人口中听到了这个故事,言之凿凿中,却又附带着并不光彩的离奇尾声:为了寻找这颗金头,盗墓者早把谭纶的墓给挖了,结果未发现尸骨和任何随葬品。

翻阅《宜黄县志》,得知谭纶是江西宜黄谭坊人,明朝嘉靖时进士,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主持兵事30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先后任浙江台州知府、福建巡抚、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因功升兵部尚书。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谭纶发现培养了像戚继光、俞大猷、刘显、李梁、李超、陈其可、胡守仁等一大批战将,用其长,避其短,对立有战功、遭到诬陷的将领,敢于向朝廷为其伸张正义,使受冤者功过应得。戚继光、俞大猷、游震德都曾遭到革职或受冤入狱的惩处,他冒险进谏,为其伸雪,使他们继续得到重用,赢得了将帅的衷心拥戴。史家称谭纶“善任俞戚而建大勋”。据史书记载,谭纶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农历四月初三夜“痰疾陡作,病故京邸”,其灵柩运至宜黄。万历七年(1579年)御制下葬文,令“从厚治葬有仪”。可见,谭纶刎颈自杀故事,纯属捏造,金头之说,自然是子虚乌有。

然而,按照无风不起浪的民间推理,谭纶的金头之说,虽然至今仍是悬案,但口口相传数百年,一定有着某种意蕴:故事的真实与否已不重要,主要是表明了在这样的一方水土,有谭纶这样的一个人物存在:刚烈而且决绝。我想起谭纶的故事,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站在高高的山上,孤独而高大的身影。如同某种印证,我后来看到了一首谭纶歌咏宜黄凤凰山的诗,更加强化了这样的印象。诗曰:寻春此日惬豪游,缓步登高绝岭头。山自北来蟠万叠,水从东汇曲双流。清风绕座飘雨冷,好景当怀一览收。寄语花神休睡去,野人踪迹尚能留。我曾经到过谭纶墓所在地的宜黄二都乡鹿塘村玉泉麓庞家畲。谭纶墓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这里整修一新,建筑规模宏大,有祭道、神道、牌坊和墓体,还有石羊、石狮、石虎、石马、石人像等。通向墓体的石道边,除了原先的板栗园外,还新种了树木。墓体坐落在山腰,面向宜河和开阔的原野,两边是凸起的山梁,按当地人的说法是左有青龙,右有白虎,是一风水宝地。

谭纶墓葬处确实风光秀丽,现在已成为宜黄的风景旅游区。传说中谭纶的金头颅,若有若无,倒是为景区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