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促销背后的商业欺骗越来越多 客户在诱惑中渐渐清醒 记者

促销背后的商业欺骗越来越多 客户在诱惑中渐渐清醒 记者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5.20 点击数:0

【报纸名称】:松原日报

【出版日期】2011.05.20

【版次】第03版:实事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

预售先涨

愈加拥挤的服装卖场抓住促销时机,大刀阔斧,在价格上不断摸索做文章,来摆脱长期滞销的窘境。

“黄金周”、“周年店庆”、“某某节”、“祝贺某某品牌获得某某荣誉”等等均是众多促销手段的最佳时机、借口。平日里结了蛛网的产品此时往往被重新打理,一夜间价格提了两倍,在标上打折扣的标签,例如,平日里800元一件的上衣,促销时标上“原价1700元现促销价800元一件”。实际上仍在原价出售,但这样做就是吸引人,有销量。当然,林林总总的惊人超低价,看了才知道:旧款、旧版、断码、断号的挂在角落里充当低价幌子的也不在少数。

顽强的赔钱铺

经常逛街的人都会常常看到许多商家在商铺的橱窗上频繁张贴“清仓狂甩、赔哭了、房屋到期了、转项了、干黄了、老板要跳楼了”等等标语口号拉客人。那场景感天动地。有心人知道那是变相促销,可是有的店铺都干三年了,怎么还没换口号啊?而且也没关门啊?真顽强!想卖点货还需要换一换脑筋吧,不要搞3岁孩子的智商游戏了,有本事亮一亮6岁智商的题。

超市的智慧收入

置身在大型商超里的顾客往往被花花绿绿的包装精美的商品深深吸引,很多时候不会十分在意价格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而超市却恰恰抓住顾客的这种心理,在价格标注上玩猫腻。价格标签是由商超所在地的价格监管部门统一制定的,其商品标注的价格也并非凭空捏造,是有其规则的。但,大型商超在节日期间往往把商品价格标签“改造”后重新手写成多种醒目的促销样式,并悬在商品或柜台关键部位,以招揽顾客。例如“原价4.5元,现促销价2.5元”,实际在交款时,收银台的扫码机只认条形码,价格小票出来后,细心的人一核对才知道,这4.5元的货根本没有享受到2.5元的优惠,还是按4.5元结算的,退,可以给你退;争议,一句话会给你摆平,“对不起,这个还未来得及录入。”粗心的人不去对账,那就中了圈套了。另外,在收银时,1件被收银员误扫成2件的;定价1.95元,结算时按2.00元计算的不胜枚举。这都是一些小案例,但是你可以猜想,一个黄金假期,每天的客流量,每天的销售额,这种鸳鸯价会给超市创造多大价值,如果拿到全国范围探讨这件事,你不会猜想到这种鸳鸯价给商超带来多大的“智慧”收入。

药品也能打包吗

朋友去医院看医生,熟悉的医生休班,只好接受陌生医生的诊断。问题出来了:陌生的医生对朋友十分不热情。甚至脸色非常难看,一个小针剂中有一支药只需几角钱,以往熟悉的医生只开一支。可是,这次却被陌生的医生开了一盒(12支)。朋友说,用不了,只需一支。陌生的医生却冷冷回敬到:可以带回去,以后用。现在,有很多人在评说,穿戴国徽装的不一定都有正义感,穿着一袭白衣的也并非都是天使。医院的医生有相当份额在靠卖药谋利,靠自己的医术赚钱的越来越少了。你会经常看到,医生的诊断按患者年龄,按季节变换基本都出雷同的诊断结果,甚至更多医生会不加思索写上长串的药品名称。你如果质疑,当然会引来不悦或者不满。相信许多常光顾医院的人会有同感。恰恰相反,望闻问切,体贴入微,德高技深的老医生往往会非常细心斟酌着为你开药方,有时会征求你个人的意见或加注一些注意事项,只使用一支的药,不会写上一盒(12支装)。

车的魔变

1980年,配齐了一挂四匹马的大车后,邻居家却已经把马、牛都卖了,换回一台小四轮拖拉机。

1990年,我家正在计划使用小四轮拖拉机时,邻居家已经用翻斗车在县城工地上赚钱了!

2000年,我家承包了一条城乡客运线路车,每天起早贪晚地跑,这时,邻居家已经在城里开了一家出租车营运公司,拥有50余台车辆。

2010年,我家物流配送的车辆有10台大型货车,20台小型货车,效益可观。可是邻居家的汽车维修与保养中心已经相当红火,职工就有60余人。有一次,邻居家的职工对我说:你家的车必须使用原厂配件,按要求到指定售后服务处来更换,定价一元钱的垫片,我们挣不到你们的钱,但更换这个垫片,需要将整个车头拆卸下来,我们只收工时费,每小时200元,更换完成需要5个小时,那就是1000元。

下一步,我不知道是跟车走还是跟思想走,是车的变化太快了还是人的思维运转太慢了!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