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眼镜 更要眼睛 记者 孙奎建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11.05.20
【版次】第03版:实事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
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指的是近视、弱视、散光等有眼睛病症的人越来越多。眼镜店随着这样的人群也在悄悄增加。戴眼镜不同于穿衣戴帽那样随意,必须要有专业视力验配师为您验光、测配,方可配戴防治眼睛近弱视、散光等病症的眼镜。因为眼镜是科学产品,必须用科学方法去使用它。其实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只是盲目使用了眼镜,眼镜的预防白内障、保护角膜晶体等作用并不知晓。一眼镜店的郑经理耐心向记者做了详细介绍:近视人群经科学验光测配后使用的近视眼镜具有视物更清晰,减少眼睛疲劳,防止近视恶化等诸多作用。
现在学生的视力状况普遍不好。郑经理谈到学生视力情况,深有感触:他说,20年前他在这里做眼镜生意,那时,更多视力不好的人保护眼睛的意识不强,不喜欢配戴眼镜。现在,因为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变,许多人甚至有2--3副近视眼镜。眼睛还没有毛病的人不注意保护眼镜,一旦感觉不行了,才来配眼镜,其实这是错误的。平时应该注意用眼卫生,尤其是学生群体。
面对一夜间出现在大街小巷的眼镜店,消费者如何来辨别呢?郑经理告诉记者:眼镜行业的暴利时代已渐渐走向终结,因为材质供应普遍大于需求,价格的透明度愈来愈亮,以往商家数千元甚至超万元的眼镜基本是店内镇店之宝,一年中很少有人问津。那么是不是“便宜也不错,看着差不多”就可选购享用呢?其实,大大错了,里面有文章。同样材质A家1000元,B家2000元,A与B各说出自己的道理,买家大都不懂材料的来历,人家说啥买家就听啥,这就是“看着差不多”。那么选择的时候就需要睁大眼睛了。看看这家店是啥资质,有没有正规营业执照,有多少年的营业历史了,有何值得信赖的部门认证等等。否则,就要仔细考量了,不能头脑一热,人云亦云了。
郑经理对记者说:常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品牌眼镜商上门洽谈业务,许多是暴利品牌,贴牌,甚至是冒牌的产品堂而皇之想占市场、分利润。郑经理对这些情况向来是拒绝。他说:一时得利,害了消费者,几十年的信誉在客户心中轰然坍塌。我经营的眼镜店对富人穷人对工薪阶层对在校学生都讲一个“理”字。不差钱,也不能让顾客多花一分冤枉钱;钱不足,也不能让顾客在眼镜质量上有任何担心。
其实配戴眼镜是比较严肃的事,马虎不得,也粗心不得,因为眼睛不能再生,也是无价的,我们选配眼镜更要把保护眼睛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