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凤霞:喜欢在茶楼工作
【报纸名称】:
【出版日期】2008.09.02
【版次】B4: 嘉善版·记录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沈凤霞,今年21岁,文静、腼腆,却熟谙茶道,有一手泡茶的绝活,而且茶艺动作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
沈凤霞现在是魏塘镇林荫茶楼的茶艺服务员兼领班,而她的梦想是:不久的将来,在自己老家丁栅镇上开一家小茶楼。
8月21日16时,记者到林荫茶楼时,沈凤霞刚来上班不久。茶楼每天9:30开门,第二天凌晨1:00关门,15个半小时实行两班工作制,早班9:30至17:00、晚班16:30至24:00,之后1个小时留两名服务员值班。21日那天,沈凤霞上的是晚班。茶楼规定“员工提前10分钟上班”,不过,沈凤霞一般都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她的同事——另外几名服务员也都如此。
记者见到沈凤霞时,她已经换好了工作服,正在检查卫生。身着浅绿色锦缎衣衫的她,恬静、可爱,做事十分认真、仔细,只见她一会儿将抽出半张的纸巾小心地叠成三角形,一会儿又把茶桌上没有摆好的物品重新归位。“一般下午的这个时段客人比较少,所以我们利用这个空挡打扫卫生,并完成交接班。”沈凤霞说。
检查卫生后,沈凤霞安排了服务员的工作。17时左右,她与一名女服务员一起进厨房吃晚饭,晚饭是一荤一素加一份汤。沈凤霞和同伴各自取出自己的饭盆,盛了饭菜,然后站在厨房里边吃边聊。吃饭的时间是相对自由的,可以稍微闲聊几句,而在工作时间,服务员之间除了工作上的交流之外,不允许在岗上扎堆聊天。
几分钟后,她们吃完饭,重新返回岗位。此时,茶楼里的客人还是不多,茶楼显得很安静,柜台上的CD机里播放着一首悠扬的古筝乐,乐声如溪流般淙淙流淌。沈凤霞和她的同事们默默地站在门口,等待着客人的随时到来。
“茶艺让人更了解茶”
“欢迎光临!”“晚上好!”……19时过后,陆续有客人进来,沈凤霞和其他的服务员立刻提起精神,热情地去迎接客人。她把几位客人带入小包厢落座,递上茶谱,等候客人点茶。“你们这里有茶艺表演吗?”其中一位客人问道。“有的,如果需要,我可以给您表演。”沈凤霞笑着回答。“好啊!那给我们来一壶碧螺春吧。”“好的,请稍等!”沈凤霞下好单子后,从包厢里退出来,去吧台取了茶包和一套小巧玲珑的青瓷茶具。一分钟后,她又进了包厢。
进包厢后,沈凤霞朝客人们亲和地一笑,示意茶艺表演开始了:她以清水净手,端正仪容,表情平静而愉悦,伴着舒缓的古筝乐,进入茶境……
表演的第一步叫“沐浴瓯杯”。沈凤霞神态恬静,右手指轻轻持杯展示茶具,用茶壶里的热水采用回旋斟水方式浸润茶杯,目的是提高茶杯的温度,使茶最大限度挥发香气。第二步“碧螺亮相”,沈凤霞取出干茶,边请客人鉴赏边解释碧螺春雅名的由来:“碧螺春产自江苏吴县,有四绝之美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赏茶是欣赏它的第一绝,形美。生产500克特级碧螺春约需6万个嫩芽。看它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浑身披毫,银白隐翠,多像民间故事中娇巧可爱的碧螺姑娘。”接着叫“飞澈甘霖”,就是用左手托住杯底,右手拿杯,从左到右由杯底至杯口逐渐回旋一周,然后将杯中的水倒出,经过热水浸润后的茶杯犹如珍宝一般光彩夺目,客人能更好地欣赏到碧螺春的汤色和外形。然后是“雨涨秋池”,取自唐代李商隐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即向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随后,沈凤霞用茶匙把茶荷中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只见浑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到玻璃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霎时间银光烁烁、雪花纷飞,煞是好看。这一步骤叫做“飞雪飘扬”。
一连串娴熟、流畅的动作后,沈凤霞向客人递上茶杯,请客人观茶、品茶。“碧螺春清香幽雅,独具天然花香果味,其汤色碧绿清澈。您先闻一下它的幽香,轻轻推动杯身,让茶香慢慢飘来,细心品味。然后,双手托杯,缓缓转动杯身,观赏茶汤色泽及茶叶在茶汤中舒展。”沈凤霞认真地解说着,客人们开始品茶。“第一口品饮碧螺春,您会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第二口会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淳;品第三口时,您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机,在品人生的百味……”
茶艺表演到此结束了。沈凤霞暂时从包厢里退出来,以便客人们尽情喝茶、聊天。“像这样的茶艺表演平时多吗?”记者问。“挺多的,不光是碧螺春茶艺表演,还有乌龙茶、龙井茶、花茶等茶艺表演,不少客人会要求现场表演。此外,我们茶楼经常会搞一些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会为观众做茶艺表演,把各种公益活动与茶文化的传递结合在一起。茶艺是一种示范性的表演,能让喝茶人更了解茶。”沈凤霞告诉记者,嘉善人喝铁观音的比较多,铁观音的沏泡过程也非常讲究,要款款有序、动作优美,真正达到纯、雅、礼、和的品茶意境。
“喜欢在
幽雅的环境里工作”
时间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涓涓而流。不知不觉,已到了22时多,然而茶楼里仍然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茶文化气氛。不断地有人走了,又不断地有人来了,大多数人是冲着喝茶来的。
“很多客人都喜欢茶楼幽雅的氛围,沏上一壶茶,和朋友们聊聊天,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我就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沈凤霞腼腆地笑了笑,她告诉记者,她中学毕业后就进了茶楼当服务员,最初是在另外一家茶楼工作。“以前从来不爱喝茶,进了茶楼以后,接触到茶和茶文化,才慢慢开始喜欢喝。不过,学习茶艺表演倒是最近一年的事情。”去年9月,沈凤霞来到现在这家茶楼工作,这里的老板本身就是茶艺师,她要求每名服务员都要学习茶艺表演,还经常给服务员搞培训。沈凤霞学得特别快,一个星期后便能现场表演了。“以前都是看茶楼里的茶艺师表演,现在自己也能表演了,这样对茶的了解也就更深了。”
沈凤霞说,除了节假日和晚上,茶楼的工作还算清闲,而且收入也不错。她现在每个月底薪1400元,外加奖金和提成。“提成怎么算啊?”记者问。“推销出一杯普通茶提1分钱,中等茶1角,上等茶1元至10元,茶艺表演也有10元。一个月提成总数再除以服务员人数,就是每个人当月提成了。”“集体平分?这样的提成,有点‘吃大锅饭’的感觉。”“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既可以提高服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又不会闹矛盾。”说到这,沈凤霞顿了顿,接着说道:“虽然现在的工作还不错,老板也待我们很好,但是人总会有理想。”她的理想是——
“想在自己镇上
开一家小茶楼”
沈凤霞的男友也在林荫茶楼工作,他们是在这家茶楼里相识的。提起男友,沈凤霞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她告诉记者,她和男友目前最大的心愿是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小茶楼,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在丁栅镇上开一家比较有情调的小茶楼。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以茶会友’的休闲方式也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而且正在形成一种风气,即使是小地方也不例外。”沈凤霞说,她的老家在丁栅镇银水庙村,前几天,她回家的时候,特地去丁栅镇上“考察”了一番,发现这阵子镇上开了好多奶茶店,里面都设了茶座,生意都挺好,特别是晚上。但是据她观察,很多人在奶茶店里却不喝奶茶,他们点的都是茶叶茶。所以,对于在镇上开一家有情调的小茶楼的想法,沈凤霞充满了信心,她说:“我想现在再多学一点,以后去考茶艺师资格证,为将来开茶楼打好基础。”
链接:
※据统计,目前,我县登记在册的茶水供应经营单位共90家,其中茶楼、茶坊、茶艺馆、茶室等有74家。
※早期茶馆业发展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全县有茶馆307家。旧时茶馆分早、中、晚三市。茶客有以农民为主,有以渔民为主,有以打工者为主,有以商人为主,也有以文人墨客为主。来者或休息,或品茗趣谈,或谈论生意,或调解纠纷,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解放后,对茶馆业进行了整顿、改造,取缔赌博,增设报刊、黑板报,并装上广播,成为城乡人民交流信息的窗口。1956年,全县80户茶馆,从业人员135人,组织成合作商店(组),网店逐步减少。
1958年公社化后,茶馆店营业清淡。“文化大革命”期间,茶馆被视为“封、资、修”场所,茶客锐减,不少茶馆转业。1967年仅存29家。1978年后,茶馆业重新恢复,工人文化宫和音乐茶座逐渐增多,成为人们小憩、娱乐之场所。
(来源:嘉善县志)
※林荫茶楼简介
林荫茶楼坐落于嘉善繁华中心亭桥路与晋阳路口,面积800多平方米,其装修独特、古朴典雅。茶馆以倡导国饮、弘扬茶文化为己任,让顾客享受一杯好茶,欣赏优美琴艺。茶楼拥有聊天雅座、棋牌包厢、休闲大厅,同时可容纳200多人,内设中央空调、电脑上网,并提供各类茶点、水果近50种,让您在舒适的环境中,轻松休闲每一分钟。目前,该茶楼共有员工15名,其中茶艺服务员8名。
※茶楼业简介
茶楼业被称为“绿色产业”,其工作性质为直接为顾客提供以品茶为主的集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在公司办公区、商店聚集区、行人往来众多的地区,人们进行商务洽谈和各种社交活动需要茶楼;人们工作之余忙里偷闲,约上三五知己休闲消遣时,茶楼是他们最佳的选择场所。茶楼在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撰稿 金芝兰 摄影 曹雪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