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王东华呼吁母亲教育雷运姣号召终生学习“妈妈教父”与“感动中

王东华呼吁母亲教育雷运姣号召终生学习“妈妈教父”与“感动中

作者:石长青李文慧刘韵彤 出版日期:2009.12.22 点击数:0

【作者】 石长青 李文慧 刘韵彤

【报纸名称】:东莞时报

【出版日期】2009.12.22

【版次】第C06版:学习周刊·小记者营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王东华老师接受时报小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陈帆 摄

12月30日下午,500多名东莞市民齐聚东莞报业大厦,倾听著名教育专家、有“妈妈教父”之称的王东华老师讲课。他们还遇到了另一个惊喜,就是听到了“中国十大杰出母亲”、“200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优秀母亲”雷运姣的育儿经验分享。本报两名小记者全程听课,并采访了两位主讲嘉宾。

留住母亲为的是成长孩子

王东华老师讲座两个小时,用大量的案例和精辟的理论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独生子女、应试教育、信息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而现在的大多数母亲却不在孩子身边,她们要么为生活奔波,要么为事业打拼。

王老师说,我们的经济发展不仅牺牲了环境和生态,更令人痛心的是牺牲了我们的孩子。女人站起来了,母亲倒下去了。殊不知,母亲比女人更伟大。母亲是在为全社会培养孩子,社会应该为母亲的这份神圣的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日本是给母亲发教育工资的,把大多数的母亲留在了家里。现在,我们那么多外出打工的母亲,为了一千来块钱的收入不惜把孩子扔在家里。其实,如果社会每年给她们3000块钱,她们就不会出来了。有些国家还专门为母亲放教育假,让孩子的假期里有母亲陪伴。

在讲座中,王东华还特别强调一个问题,就是“亲生后母”现象。他说,一些父母由于工作忙碌的原因,把孩子长期寄养在老人那里。这样的孩子以后很难跟父母有感情,父母对孩子也没什么感情。很多把孩子打死了的血淋淋的事实正说明了这一点,没有感情打起来就没有轻重啊!同样,孩子长大了,打父母时也没有轻重。

王东华还说,现在是留守儿童现象严重的时代,30年后就是留守老人严重的时代。现在的父母怎么对待孩子,成大后的孩子就怎么对待年老的父母。现在的父母疏离孩子,以后的孩子也懒得“常回家看看”。

做母亲的要懂得终生学习

全国优秀母亲雷运姣的到来对于听众们来说是个惊喜,因为在之前的预告中,并没有这个环节。

雷妈妈跟王东华老师是老朋友了。这几天,雷妈妈受东莞几所学校之邀前来讲课,才意外跟王东华老师会合。她的到来,也开创了东莞报业名家讲坛的一个先例:同一下午有两位专家做主讲嘉宾。

雷妈妈讲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她小时候由于被父母当作“扫把星”,没有机会读书。后来,她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老板。她为了教育孩子,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后来,她发现儿子和女儿都考上了大学,而自己无意中看到了儿子的作文里说自己是个好母亲但就是文化水平太低后,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为了跟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她放弃了生意,回到了中学校园继续学习。在她50岁那年,她考上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在接受本报小记者的采访时,雷妈妈说:“人的一生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的,却只有关键的几步。我从一个捡破烂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老板,从老板变成了一个大学生,又成为一个大学教师,现在又走上了推动中国父母提高素质的事业之路。是学习改变了我的性格,是知识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人到中年了,还有勇气考大学,现在的年轻妈妈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学习?为了孩子们,让我们终生学习吧!”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