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名人>报纸>  刘韵洁——中国信息通信网的开拓者

刘韵洁——中国信息通信网的开拓者

作者: 出版日期:2005.03.31 点击数:0

【报纸名称】:人民邮电

【关键词】 刘韵洁 信息通信网 网络平台 多业务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高频大功率晶体管 电信运营公司 网络发展 因特网 路由器技术 

【出版日期】2005.03.31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在网络时代,求真务实与浪漫想象、脚踏实地与大胆创新似乎是两对不可回避的矛盾。没有浪漫想象、大胆创新,网络就没有生命力,缺乏发展空间;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网络则会泡沫充斥,出现虚假繁荣现象。今天透过刘韵洁开拓的网络发展之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发展之路,还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乃至世界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追梦$$刘韵洁是那种少年老成但又似乎永远也不会变老的人。如果你还是几年前见过他,那么今天你再见他时丝毫也看不出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什么痕迹。今年62岁的刘韵洁,微黑、潇洒、直爽、刚毅,学者风度,1.70米的个头,略带山东口音,眼镜后的一双眼睛似乎永远在观察、探索。$$“上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叫我‘老头子’,也许是提前老了现在的变化反而相对小了的缘故吧。”刘总不无幽默地说。$$还是在大二的时候,品学兼优的他,作为北京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代表被发展为党员。在大学期间,凭着自己的真诚、坦率、热情和成熟,刘韵洁一直是学生干部,担任过班里的团支部书记、系学生会主席以及系党总支委员等,由于他爱帮助人,同学们遇到难事都爱跟他这个绰号叫“老头子”的大哥商量。1968年,刘韵洁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毕业,一心想在国防建设尤其是核试验方面有所作为的他,没想到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沧州当工人。这对于刘韵洁来说,难免产生一些困惑和失落感,他戏称这段经历为“发配沧州”。但他觉得不管做什么,都不能一味地去抱怨,只有扎扎实实地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才可能有其他机会。扎扎实实地做好手头上的工作,这是他的性格,也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目标的根基。因此,即使是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依然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无论是困境还是顺境,都同样孕育着机遇,就看你能不能抓住。20世纪70年代初,上级交给当时的沧州地区一个研制高频大功率晶体管(要求输出功率达100瓦,截止频率50M)的任务。当时在发达的美国,高频大功率晶体管也仅做到100瓦,截止频率100M,要求很高,国内研发既没有任何经验和设备,又缺少资料,在国内研制困难重重。参加工作不久的刘韵洁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果断而坚决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凭着智慧和勇气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做了一件在河北省很有影响的大事。$$其实让人难以想象,学核物理的刘韵洁,当时与同事接下这个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开发项目时,还是个门外汉。接到任务后,刘韵洁硬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凭着一股子钻劲和韧劲,在当地组织了一批人,开始了研制开发工作。从设计、照相、制版,到光刻、腐蚀、蒸发、测试、封装……几十道工序,只要其中有一道工序出了问题,整个工作就会前功尽弃,而且其中还有许多数据的设置是要根据上一工序的结果和这一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对经验的依赖性很强。通过两年多的努力,经过不知多少次反复设计实验,他们开发出了功率大于100瓦的高频大功率晶体管。$$1976年,刘韵洁被调到原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组建不久的计算机室工作,本来他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已经熟悉的微电子领域的研究工作,但凭着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和对其前景的超前认识,他要挑战自我,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以先行者的勇气对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计算机、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1980年,国内引进了计算机联机系统,只有个别科研单位的少数研究人员才能接触到这一系统,可谓凤毛麟角。这时候的刘韵洁就意识到这些不同的联机系统将有联网的需要。他不顾别人“很难成功”的劝告,以顽强的精神研究试验,构建了国外引进计算机与国产计算机异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异种计算机的联机。他还在PC诞生不久便首先推出在PC上加载通信软件的做法,首次实现了PC的远程上网功能。两年之后IDG才作出预测——PC机通过增加通信软件实现远程上网功能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截止到1992年,他主持完成了数据通信方面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科研攻关,研究制订了各种数据通信网络的体制标准,成为世界上一位知名的通信专家。刘韵洁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为中国的网络发展抓住了先机。$$1993年,刘韵洁被任命为邮电部电信总局数据局的负责人。他勇敢地走出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大胆预测我国数据网的发展未来,从开始带领几个人到后来带领数千人的专家队伍,既承担起中国数据通信的设计规划、建设、网络的运营和维护管理工作,又肩负起将应用和业务不断拓展到各个企事业单位以及千家万户百姓家中的重任。$$当因特网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当因特网即使是在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里都还是一种奢侈的高级享受,当因特网还没有被大家真正重视的时候,刘韵洁又一次以敏锐的眼光看到,电信部门必须积极参与到因特网的发展建设中,否则将影响整个国家信息化的进程。$$出于这种思考,1994年上半年,数据局刚成立不久,刘韵洁便开始着手筹建因特网的工作。当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SPRINT公司签订了两国因特网互通协议。从此我国公用因特网服务正式启动。$$1995年刘韵洁凭着自己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数据业务发展的预见性,提出了建设中国公用宽带网络的建议。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宽带网络就覆盖到全国各地。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当时及时建起的宽带网作为骨干网,就很难适应未来用户的快速增长。宽带网的建成标志着我国信息网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刘韵洁带领数据局的同志先后建成了中国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公用帧中继宽带业务网CHINAFRN,使我国的数据网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备、从低速到中高速的巨变,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除了以最快的速度建设CHINANET以适应中国用户的需求外,刘韵洁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因特网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为使以中文内容为主的应用尽快推广,他多次促成资费降低,制订鼓励ISP、ICP发展的政策,出台业务代理制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和鼓励下,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上网热潮。今天,互联网已进入到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1998年10月,刘韵洁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特殊贡献的50位杰出人物之一(列28位)。该刊尊称他为“中国的因特网之父”。从此刘韵洁这位默默无闻为中国互联网建设和推广做着夯实基础工作的先行者走向前台,成为众所周知的公众人物。2000年1月,他被中国互联网络大赛组委会评为“中国十大杰出网络人物”,他所做的工作也被CNNIC列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中。他被国人称为“造梦时代的网络大师”。$$刘韵洁说:“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宽带网的建设还是非常必要、非常适时的。现在我们网络基础建设的层次、水平与国外没有太大差距,差距主要在应用和管理方面。”事实上,对于宽带网的技术以及电信网如何向宽带网过渡的问题,他从1992年起就已经陆续发表过多篇论文。$$今天的刘韵洁尽管做了多年的管理工作,但他仍然保持着一贯的学者风范,保持着年轻人般的学习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丝毫没有放松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探索。由于时间少,他将集中学习的方式分解为随时随地学习。刘韵洁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小时到办公室,抓紧早上的大好时光多吸取一些新技术的“营养”。他认为,“不这样,无论做研究还是做决策都会没有底气”。它独特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学无止境的学习精神,使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和对未来网络模式的想象。$$创新$$网络时代是充满想象、创新的时代。当大预言家麦克卢汉“世界将成为地球村”的预言成为现实,人们惊叹互联网给其带来诸多便利的时候,网络泡沫膨胀充斥着整个IT业。五光十色的泡沫,受到众多同样头脑发热膨胀IT人的追捧。$$一向办事低调、求真务实的刘韵洁,没有被这种网络的虚假繁荣所迷惑,他清醒地认识到创新不是作秀,也不是表面上的标新立异,网络时代既要变革又要脚踏实地,他要求自己既要做理想主义者,有创新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又要做现实主义者,求真务实、不脱离现实。他深知,泡沫虽然美丽动人,但随着它的破灭,将把IT业打入低谷。当IT业热情高涨的时候,刘韵洁却不做表面文章,他思考的是深层次的问题———网络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实惠、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1999年,从事数据通信和互联网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多年的刘韵洁被调到中国联通任总工程师,后任副总裁。当年56岁的刘韵洁依然雄心勃勃,他要在联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年联通开始建设VoIP实验网,当时的主管部门要求在公用互联网上提供VoIP业务,刘韵洁知道在当前的公用互联网上难以保证语音质量,所以联通没有走这条路。而其他运营公司全按要求在互联网上提供VoIP业务,最后测试结果中国联通的VoIP业务质量为第一,远远优于互联网上的VoIP。有人说联通VoIP的质量是歪打正着,而刘韵洁却认为联通是正打正着。$$梦想不是年轻人的专利。1999年信息产业部批准联通发展12个城市的IP电话,2000年5月批准联通的网络覆盖到全国。业务范围也更广泛。但联通公司要建一个什么样的网络?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建?这是刘韵洁长期苦思冥想的问题。采用传统电信公司的常规做法,每一种业务建一个网,那是他最熟悉、最没有风险、也是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做法。但他却一直不甘心那样做,因为那样做投资要成倍增加,周期要很长,而且将来网络的维护管理成本也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联通就会毫无特色地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其实刘韵洁心理早就有了一个方案和目标,这是他的一个梦想,只不过这个方案太冒险,他一直不想轻易出手。$$刘韵洁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析、交流与论证,最终下定了决心。$$联通决定建设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平台,同时将语音业务、互联网业务、数据业务以及视频业务统统都由这个统一的网络平台提供。尽管这是许多电信运营公司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的,但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司在这么大的网上,将这么多的业务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这主要来自两大技术的挑战:如何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承载多种不同的电信业务,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保证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而IP技术当时还不能保证诸如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的QoS,没有现成的技术可被选用,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被借鉴。另一个重大的技术挑战是:要在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的数据通信网上跑几十亿分钟甚至上百亿分钟的语音、视频等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业务,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联通作为一个新兴的运营公司,绝不能再按传统做法采用将来要被淘汰的电路交换技术建设全国的网络。刘韵洁的梦想就是采用分组技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多业务网络平台,让各种新老业务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奔跑”。刘韵洁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每提供一个业务就建设一个网络”的传统做法中跳了出来,一跃跳到“用一个网络提供所有电信业务”的新平台上。然而这是一条风险之路!刘韵洁也清楚其中的风险,但是他更关心网络今后的发展方向、能否具有向用户提供更多元化业务的能力、网络的维护管理、新业务的开发周期、运营成本等问题。在权衡众多关键性因素后,刘韵洁和他所在的联通选择了风险之路。$$联通的这一决策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一次,刘韵洁率团出访美国。有位世界知名电信公司的专家友好地问刘韵洁,你们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采用的是什么技术,是路由器技术还是ATM技术?刘韵洁说,既非现在的路由器技术也不是现成的ATM技术,是非驴非马矣。那位专家机敏地说,那就是骡子了?刘韵洁爽朗地笑了。$$这话并非玩笑。当时在确定建网技术方案时,使用什么样的模式让刘韵洁颇费脑筋。$$如果使用单一的路由器技术(IP),语音、视像等实时业务的质量无法保证,如果使用单一的ATM技术,则无法适应大量IP业务的迅猛发展。经过多方求证,反复研究,他决定将IP和ATM进行嫁接,形成兼有两种技术优势的新方案。这一创造性的思路使刘韵洁和联通走上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创新之路充满了荆棘、坎坷和艰辛。年已六旬的刘韵洁,却像年轻人一样拼杀在网络融合的第一线,他废寝忘食,指挥各地的网络建设和经营工作。即使是下班回家,他的脑子也从未离开过网络,夫人开玩笑说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刘韵洁家的客厅里,有一个宽30多公分、长1米多的鱼缸,里面孔雀、红剑等一些生命力、适应力较强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畅游。夫人感慨万分地说:“他整天想的都是网络,哪怕是在吃饭做梦的时候,他只有每日饭后看着这些红红绿绿、五颜六色的热带鱼时,才能暂时放下他的网络,休息一下大脑。这鱼是专为他养的。”$$其实,刘韵洁每日饭后看的不仅是那些自由自在的鱼,那鱼缸里面也有他的梦想。每当看到那些不同颜色、不同品种、大小不一的热带鱼在一个共同的水域中畅游的时候,他就会想起他的信息通信网络。在他的眼里,这鱼缸里的水就类似他未来的多业务网络平台,而那不同的鱼儿就是不同的业务。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起一个这样的通信网络,各种业务都能在同一个网络上“畅游”呢?谁能知道小小鱼缸中有他的梦想,小小鱼缸中有他未来网络的模式。$$坚持$$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世界网络发展遇阻最艰难的时候,曾经一度红火的网络似乎也进入了冬眠。然而,刘韵洁并未裹足不前,他认为信息通信才是通信的未来,他和联通人一起开始建设代表未来网络发展方向的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在建设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的那段日子里,最令刘韵洁担心的是23点以后打到家里的电话。而这个时间打来的电话百分之九十九是向他报告网络故障的。每每这时,身为联通公司领导的刘韵洁就要坐镇指挥排障,干到通宵是常有的事。尽管刘韵洁兢兢业业、全力以赴,但是新生事物的诞生过程会有许多令人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刘韵洁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新网起步阶段出现过七八次较大的故障,属下有的同志顶不住了,恳求说:“刘总,咱们还是启用备用方案吧!”$$面对部下的请求,刘韵洁理解他们,但启用备用方案就意味着重走传统老路,前功尽弃。他坚信,这个网是目前最具优势的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他相信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要经历磨难,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才能成功,坚持往往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制度是公正的,但有时也是残酷的。2000年底,中国联通每年一次的中层干部述职报告会,多少有些悲壮的气氛。数据固定部这个直接参与建设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部门,从总经理到副总经理在作述职报告时异常激动,声泪俱下,场面十分感人,更让刘韵洁没想到的是台下数十人的员工也哭成一片。作为公司主管领导,刘韵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感慨万千。$$事实上,在建新网的过程中,数据固定部担负的任务最重,工作最辛苦。为了保证通信质量,他们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他们面对的是用户的申斥,同行的不理解,不知受了多少委屈,承受了多少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多好的同志啊!但按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考核结果,数据固定部却排在了最后。按规定,考核结果中最后一名的总经理要调离岗位。刘韵洁认为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造成的,于是他主动承担起责任,向公司提出再给一年时间的请求,并立下军令状:“如果一年后网络存在的问题还解决不了,我愿意与这位总经理一块调离岗位!”他的请求得到了领导的支持。$$领导的理解与信任,给了刘韵洁极大的勇气,在他心中升起一种激情与力量!面对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和有着如此超前意识的领导班子,“就是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一向追求完美的刘韵洁,要和全体联通人一块,向国家和用户奉献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高质量的通信网络。$$刘韵洁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这样一个网为什么诞生在联通?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当时的联通是一张白纸,更因为联通有一个意识超前、敢承担风险、坚强而团结的领导班子和一个好班长。为了这样一个企业、为了这么好的一个领导班子,我为联通这个集体冒一次险值得!”$$刘韵洁和他的同事没有辜负众望,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建成了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开创了电信运营公司当年建设、当年盈利的先例。目前,联通的网络平台已经覆盖全国330多个城市,并将网络扩大到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固定部总经理田文科连续三年述职测评荣获第一。$$刘韵洁认为,联通实施的“多个业务建一个网”的技术是几十年来电信界和IT梦寐以求的理想,ISDN、B-ISDN都是以前追求这个理想的,但由于技术的原因都没有成功。目前大家在热烈讨论的下一代网络NGN,实际上也是多年的理想在当今再一次被提出来。$$网络融合是NGN发展中的一个趋势,据Yangkee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一些大的电信运营公司中百分之八十已启动网络融合计划。目前国际上被看重的三栖业务(很类似以前的3业务)如果没有融合的网络是很难实现的。事实证明,中国联通对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实践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刘韵洁的“风险之路”没有走错!这条“风险之路”向人们展示了刘韵洁心目中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模式。在中国电信业的发展进程中,刘韵洁的某些预见和思路将长久地影响着电信行业的后来者。$$务实$$在火热的网络时代,文字、语音等交流方式使地球村的村民尽享网络生活的精彩。虽然通信技术革命给人们的沟通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作为网络大师的刘韵洁却觉得似乎有一块石头压在自己的心头——缺少视讯的地球村将是瞎子村!$$尽管近年来视讯会议已经在国家政府机关、大型企业中普遍应用,但昂贵的成本使这项业务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建成,为联通快速提供各种新业务提供了条件,“宝视通”视讯会议和可视电话就是这样一项业务,有了她就可实现远距离的沟通,让面对面的交流成为可能,使众多地球村的村民不再是瞎子。$$在刘韵洁的办公室,当他拨通香港联通总经理办公室的电话时,不仅可以看到对方清晰的面貌,记者还从视频上看到了美丽的维多利亚海港。蓝天、碧海、轮船,还有远处秀丽的山峦、林立的高楼都历历在目,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打电话者一睹香港风采。$$刘韵洁介绍,“宝视通”是基于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会议、可视电话甚至移动视讯等综合业务。与传统电视会议系统相比,“宝视通”视讯业务在设备投资、通信质量、易用性、服务多样性、一线多用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特别是人性化的功能设计使用户使用“宝视通”就像电视选台一样方便。更为方便的是,“宝视通”不仅支持视讯终端之间的相互呼叫,还可通过视讯终端呼叫普通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使身边没有视讯终端的用户也能方便地参加会议。$$“宝视通”是面向公众的视讯业务,可以满足传统客户的需求,使一些原本无法或没有能力使用电视会议系统但却有大量需求的学校、医院、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厂矿企业、宾馆等实现本地网内部、本地网之间、各地市之间、各省之间、全国甚至跨国的各种远程商务交流、远程教学、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指挥与抢险等方面的应用。除了行业应用,“宝视通”视讯公网使得可视电话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据介绍,针对家庭用户,目前已经有带小屏幕的如意可视电话型终端面市,价格仅为2000多元。$$刘韵洁一口气介绍了这么多好处。当问到通信资费时,刘总莞尔一笑让记者猜,并且让记者往低里猜。5元、3元、1元……记者怎么也没想到目前“宝视通”可视电话的资费仅仅是0.2元/分钟,甚至低于IP电话的费用。用户不仅可拨打点对点的可视电话,还可以利用可视电话终端拨打普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另外,联通还将在营业厅、IP超市等开通“宝视通”可视公话业务,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可视电话服务。此外,通过“宝视通”业务系统与CDMA1X网络的整合,联通在“视讯新干线”业务中推出了“移动宝视通”,使人们可以用智能手机终端随时随地体验“可视”的乐趣。这么低的价格会不会是恶性竞争啊?记者不禁发问。$$刘韵洁哈哈一笑连说问得好。然后他耐心地向记者介绍了价格低的缘由。中国的视频会议发展至今已有十年历史,但依然无法普及。这些系统大多基于H.320协议构建,属于电路交换,一般是由单位自己建设专网,专网专用,建设和维护成本都很高,从而将多数企业挡在应用者的门槛之外,大大阻碍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只是政府与电力、电信、金融等行业的奢侈品。过去企业自己建设专网、专网专用的传统视频会议系统,存在一次性投资高、线路租用费用高、维护成本高以及扩展难、互通难、提高可靠性难的问题。而基于公用电视会议网的“宝视通”很好地解决了这“三高”和“三难”问题。过去专网投资太高,所以普及不开,而使用公网则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和使用成本,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设置在家里或企业桌面上的“宝视通”视讯终端,通过专线或互联网接入联通宽带视讯网使用该业务。不过现在推介阶段资费较为便宜,以后也不贵,拟定价为0.5元/分钟以下。$$在刘韵洁的家中,他拨通了远在美国女儿家的电话,很快视频上出现了女儿的家和女儿抱着可爱小外孙接电话的画面。刘韵洁顺手拿起一个黄澄澄的橙子在显示屏前晃了晃,没想到小外孙连抓了几次没抓着后,竟两手抱拳,连连作揖恳求:“外公求求您了,好外公快给我吧!”逗得分别在东西两个半球上的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合。千山万水间感受咫尺天涯的真情互通,刘韵洁的愿望是让地球村的村民在不远的将来都能安上这样的千里眼,享受到这种面对面团聚的快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方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渐渐不满足于目前单纯的语音通信方式。而可视通信正切合了人们的这种期望,在传送语音的同时传送实时的动态图像,使通信者间可以看到对方的容貌,有如面对面一般。通过可视电话问候远在国外的亲属、察看自己上幼儿园孩子的情况、看望正在隔离中的病人、进行视频旅游……刘韵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么美好务实的应用前景!$$记者手记$$有人认为他是网络时代的先知;有人认为他是通信行业的冒险者;有人奇怪,为什么刘韵洁总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幸运之神为什么总是落在他的身上?记者在采访刘韵洁的时候,也在探寻他成功的秘诀。$$尽管刘韵洁在各种国内国际技术交流会上侃侃而谈,在谈判桌上应付自如,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却告诉记者自己属于那种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我这人实际上是那种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但做事情,只要是看准了的,就有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头,不管多么困难,我都会想办法去克服。绝不会遇到困难就缩回去,有时候甚至碰得头破血流。成功在于坚持,在于你百折不挠的精神。往往成功与失败,就差一点点。你努力到那个份上,就会成功,你没有努力,差一步、差半步,你还是失败。我觉得一定要有这种精神,只要你觉得是对的、是可能的,就要坚持。当然有些事情也可能最后没有达到目的,这里头可能会有很多特殊原因,但是只要你是对的,历史最终还是会证明你是对的!”刘韵洁从小就喜欢阅读一些伟人的传记、名作家的作品,马克思、爱因斯坦、门捷列夫等很多伟人和科学家的传记他都读过。他们的人品、他们对事业的那种执著精神,对刘韵洁产生了极大影响。$$“居里夫人是对我启发最深的人物。看了她的传记后我常常想,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在国家有难的时候都能够挺身而出、勇敢地上前线,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可以为祖国奉献的呢!”$$“高尔基的《母亲》是让我最为感动的一本书。每当看到这本书,我就会想起自己那善良慈祥的母亲,以及全中国、全世界所有的父母。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远离母亲的孩子、在家日夜牵挂子女的母亲随时享受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快乐!”$$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韵洁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至今为母亲没能享受几天现代生活而伤心;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多少次在网络建设的重要关口勇敢地承担起风险,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融入祖国母亲的脉搏中。$$祖国、事业、母亲,刘韵洁心中装的是他们,有爱才有追求,这是他的成功之本。$$从国内首次实现多台异种计算机联网到个人电脑远程主机联网,从中国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到建成第一个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刘韵洁的努力不仅使我国的数据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备、从低速到中高速的巨变,而且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运营探索出了成功的模式,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当人们谈到他的成就时,这位我国网络通信的奠基人,只是淡淡地说,“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刘韵洁!事实上,刘韵洁对中国信息网络的贡献,不仅在于把网络建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国的网络建设培养了一支队伍。谈到人才队伍的培养,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