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韵洁的电信强国梦
【作者】 凌曼文张静陈卫卫
【报纸名称】:
【关键词】 电信企业 电信运营商 自主创新 数据通信网络 电信产业 通信产业 邮电部 联通公司 网络平台 信息化发展
【出版日期】2006.07.17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作为中国宽带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的重要奠基人,他曾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影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50位精英之一。他帮助联通公司建设了多业务综合平台,突破性地实现了“多个业务跑在一张网上”。他是如何成功的?他如何判断电信领域未来的走势?在他眼里,中国要如何才能实现从电信大国到电信强国的跨越? $$如何从电信大国变为电信强国 $$担任邮电部数据通信局局长期间,刘韵洁负责组织、领导建立起全国范围、技术先进的数据通信网络,它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联通任职期间,他提出在可控制、可管理的网络上提供IP电话业务,使联通IP业务得到社会的肯定。刘韵洁在联通迈出了国内第一个NGN的坚实步伐。 $$记者:从构筑全国范围的数据通信网络,到建设Uninet,您一直是通信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您如何看待我国的通信产业发展状况?您认为我国通信产业的提升空间主要在哪些方面? $$刘韵洁:我国电信行业发展很快,很有成效。我国的网络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IT企业也进步很快,尤其华为和中兴,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但是,国内电信产业在服务和管理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而且,我国电信网络的大部分设备和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而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不多。所以我国是电信大国,而不是电信强国。 $$如何才能实现从电信大国到电信强国的跨越?主要在于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方面的突破。自主创新战略对于国家整体和电信战略都是重要的。针对当前现状,科技创新就要以企业为主体。现在,我国的电信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国家在整体规划中提出,要把信息产业作为突破口。这说明国家对我们是寄予厚望的。电信企业要深思,如何才能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联通公司的领导很重视这个问题,专门成立小组进行研究。可以这么说,国家能否在自主创新领域做好,取决于电信企业能否起到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电信企业在引领行业的自主创新方面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只要电信企业提出需求,都会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IT厂商会组织力量进行开发。因此,电信企业要对前沿技术很敏感,要引领正确的技术方向。电信运营商应该是IT产业的主导力量,处于整个行业的引领地位。 $$再次,电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前瞻性。在电信行业,在某业务的创始阶段建立标准是相对简单的,而如果等到国际上已经有成熟标准,要新建另一个标准再推广,就会非常困难,很难让业界接受。 $$记者:那么,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企业如何才能够在技术方面具备前瞻性?企业又往往因为哪些原因在技术前瞻性方面受到局限? $$刘韵洁:企业要具备技术前瞻性,要确立正确的技术长期目标,必须有一支队伍,有合格的带头人,是需要机制和人才来实现的。 $$另一方面,企业也必须为自主创新提供环境。例如,现在TD-SCDMA的专利尽管有限,而且与CDMA2000和W-CDMA有差距,但是,毕竟TD-SCDMA是由我国自主推出的技术标准。如果不花大力气给予扶植,那么它永远成不了气候,永远没有发展的机会。电信企业要理解国家意图,但国家要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其实,包括美国、欧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是这么做的。 $$另外,电信行业在管理机制、互连互通、结算等方面的问题也制约着发展。因此,要重视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 $$记者:您认为,当前电信运营企业的技术前瞻性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 $$刘韵洁:NGN。现在企业的问题是精力是放在IMS还是软交换。前一阵子我曾说过“软交换生不逢时”,于是有的媒体就说我“宣判了软交换的死刑”,这有一些误解。软交换的机遇不太好。它是1998年提出的,2000年下半年遇到IT泡沫的破灭,之后是行业连续四五年下滑,所以成熟很慢。现在环境刚刚好一些,IMS又起来了,软交换的发展空间又受到了限制。 $$有人质疑,IMS是否具备发展的前景。实际上,机会和风险总是并存的,如果我们等新的技术完全成熟了再去使用,那我们就会错过一次次的创新机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我担心在软交换和IMS方面又要重复以前的教训,所以大胆地说出来。在软交换方面,国内厂家尽管有一定优势,但要清楚认识到IMS才具有发展前景,重心应向这方向转移才不至于错过机会。 $$Uninet是NGN第一步 $$经过2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电信网在网络规模、用户数量以及网络技术水平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国外所能提供的电信业务,我国的电信运营商也都能够提供。但随着各种各样新兴电信业务的开展,给各国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一个似乎无法逾越的惯例:这就是出现一项新业务,就要铺建一个支撑这项新业务的网络平台。电信业不停建网,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投资强度一直居高不下的行业之一。 $$现实给世界电信界和IT界的从业人员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能否建设一个可实现同时提供传统的话音、数据通信、互联网以及视频等业务的物理网络平台,以解决电信业越来越严重的重复投资、越来越高的网络维护和管理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过去的几十年,各国电信和IT界技术人员都为此困扰。一代代的技术人员坚持着探索和追求。上世纪70年代,采用基于电路交换技术建设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没有解决这个问题;80年代,采用基于ATM技术建设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没有解决这个问题;90年代,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和爆炸式增长,人们又试图通过路由器技术提供所有的电信业务,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今,人们又在热烈探讨下一代网络NGN,力图实现多年追求的梦想与目标。 $$记者:Uninet可以说迈出了NGN的第一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您认为NGN的下一步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回首建设Uninet的过程,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刘韵洁:NGN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如服务质量和安全等问题国外都在研究,国内只做了冰山一角。我们一定要跟踪,不断创新。 $$我很庆幸我所从事的这个工作被业界认同。做一件研究,如果不形成潮流,没有后继人跟上,研究成果将昙花一现。当时我们吃了很多苦头,Uninet网络刚开通的时候,三天两头地瘫痪,动不动就出问题,以至于在2000年年底的部门干部述职会上,几十岁的汉子谈起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在台上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而台下的四五十位听众,听着听着也跟着呜呜地哭成一片。 $$联通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一个网跑多个业务”的思路人们已经探索了很多年,从ISDN到BISDN到因特网都是以一个网多个业务为目标。我也赶上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在研究院期间,亲自参与过各种设备的研究,积累了很多网络方面的经验,再加上联通很好的环境,领导非常鼓励创新。我们的团队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很安全——如果没有这个环境,要想成功根本不可能。此外,联通是一张白纸,所有的系统建设都是从头开始,这也是采用新思路建网的一个优势。 $$记者:技术前瞻性的重要程度体现在该项技术的商业价值上,即使一项技术在当前不具备商业价值,但是在今后的3~5年内会体现商业价值。能否谈谈Uninet的商业价值? $$刘韵洁:Uninet的商业价值非常明显。以前是建很多网,现在只建一个网,投资少、见效快。2000年Uninet就开创了网络当年开通、当年赢利1.7亿元的先例。截至2003年底,Uninet共创收入217亿元,实现利润30.1亿元,上缴国家税金7.5亿元。如果按照传统的每个业务独立建设一个网络的思路是根本做不到的,一般需要3~4年才能盈利。这主要得益于大大节省了建网的成本和降低了网络的维护管理费用。 $$Uninet更突出的优势还在于可以方便、灵活、简单、快捷地提供各种新的业务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面对面的沟通遇到障碍,卫生部为此急需一套能集话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功能的全国指挥调度系统。应卫生部要求,中国联通通过Uninet,仅用了3天时间就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和呼和浩特市等重灾区提供了服务。15天后,全国卫生指挥调度系统全部开通。若采用传统技术,同时提供这些通信服务的网络,至少需要6~8个月时间。 $$记者:您当时这个创新思路是如何产生的? $$刘韵洁:其实这个思路也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多年积累与环境成熟共同造就的。当时我来到联通后,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提什么样的建网方案:是Internet、DDN一个一个地建网,还是走新路子?我们提出了综合业务一个平台的方式。当时要冒很大风险,甚至有人到我的办公室,说“您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不值得冒风险”。我认为走老路子尽管没有技术风险,但以后有很大的效益风险。而搞科技创新,需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否则不可能领着大家去冲锋。 $$下一个挑战打破数字鸿沟 $$2005年3月28日上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刘韵洁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中国联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证书。2005年年底,中国工程院当选院士名单在北京公布,刘韵洁入选。 $$耳顺之年的刘韵洁,回首40年通信产业风雨兼程,感慨万千。 $$记者:从事本行业40年,发生哪几件大事印象最深? $$刘韵洁:中国在微机领域跟进得很快,国内的IT产业以PC为代表。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各个部委都从国外引进计算机联机系统,而且只能跟同一厂家的终端联网。当时我们提出一个想法,能否将这些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连成网,能否将刚出现不久的PC机变成上网设备?我们1980年从清华买了两台PC机,通过增加通信软件,使PC机实现了上网。过了两三年,IDC的报道预测,个人电脑加上通信软件的组合前景很广阔。我的同事开玩笑,如果当时我们申请了专利,那么大家都发了。 $$伴随PC的成功,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也很快。我国公众互联网起步很早,1994年就筹划建网,但当时大部分都是知识界到国外查文献。当时国外结算很贵,中国老百姓用不起。我在全球互联网大会上遇到了MCI的副总裁,我和他讨论能否改原则。当时这位副总裁反驳“是你们要看美国的东西,不是我们要看中国的东西”。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于是下决心通过与各部委共同合作共同发展中国内容上网。只有让大众用户上得起网,才能使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起来。很庆幸的是我们争了这口气。我们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如何让互联网给农民带来效益,打破数字鸿沟,打破城乡差距。联通研发的四川信息网农业项目去年获得了联合国峰会大奖,这对我们鼓舞很大。 $$而最近几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联通已经找到方向,那就是建设下一代网络。 $$刘韵洁院士简介 $$刘韵洁,1943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邮电部数据通信研究所所长、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数据通信局局长、邮电部邮政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副总裁。现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级高工。 $$曾多次主持数据通信领域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主持设计、建设并运营了国家公用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宽带网,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主持设计、建设并运营了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解决了IP网络不可控、不可管和QoS无法保证的问题;解决了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同时提供多种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和视频业务等技术问题,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一次成功的大规模实践,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不善言辞、温和而谦逊的学者。刚刚与我们见面的时候,刘韵洁院士还是显得有些拘谨,直到开始谈通信,谈他熟悉的NGN,刘院士才变得健谈起来。 $$问及刘院士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谁对他的影响最大,刘院士谈到,家庭的影响是他这个朴实的农民儿子能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刘院士早年生活在山东农村,家里生活拮据,但是母亲总是将好的东西分给更需要的人。即使是全家人一年难得吃一次的白面馒头,母亲从来都留给老人和长辈。而哥哥虽然由于家境贫寒,年轻时读书不多,但是直到现在从未间断过学习。刘院士觉得,做学问的人只有淡泊名利,充满兴趣,踏实,勤奋,才能在学术领域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而孝顺、自强这些来自家庭耳濡目染的美德,更是让他一生受益匪浅。 $$刘院士至今仍保持着每天至少两小时的读书时间,他说只有大量读书和补充新知识,通过量变的积累,才能取得质变的飞跃。而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居里夫人传》。他不仅钦佩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更钦佩她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毅然背起药箱去战场救死扶伤的勇气和人格。这也是他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 $$刘院士办公桌后面的书架上,除了大量的书籍,并没有想象中琳琅满目的奖杯和奖状(尽管在刘院士40年的学术生涯中会有很多很多),而是摆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和他的学生的合影,年轻人的笑脸在他的身边绽放;另一张是他和一些如他一样德高望重的科学工作者的合影。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采访结束时,刘院士又恢复了我们初见他时的温和与沉默。轻轻带上门,走在联通公司长长的走廊里,刘院士的话依然在耳边回响:“我们是电信大国,不是电信强国。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敢于承担风险,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 1、刘韵洁:中国互联网之父 作者:周游 年份:2006
- 2、刘韵洁 作者:暂无 年份:2010
- 3、中国联通副总裁刘韵洁:电信企业要为电子商务备好平台 作者:暂无 年份:2003
- 4、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吴宏面伟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吴宏伟 年份:2008
- 5、中国建筑的自主创新--中国建筑师应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 作者:郑时龄 年份:2006
- 6、自主创新应是中国核电的核心目标 作者:杨志全,张艳红 年份:2009 第1期